「不要」的秘密



我要指出的是,孩子在進行的很可能不是「對抗」,甚至也不是「遊戲」,他在進行的是一種更本真的「試探」—— 對世界的試探,這時常是無意識的,而它基本上就是人認識世界(或者將世界意義化)的方式。

今天回家找阿果(2y4m)去洗澡,他硬是不洗,媽媽先進浴室洗澡,然後我試著把他拐進浴室裡,把玩具丟進澡盆給他看,想要拐他,結果他幫忙丟了幾個玩具以後,說「走吧!GO!」一副「收工了」的樣子,把我拉出浴室去玩。

我出來就說:「我要睡覺了!」開始裝睡,想讓他覺得外面比較無聊,然後願意去洗澡,結果他在我旁邊磨磨蹭蹭,開始一直說:「不要~~!」「不要!」「不要~~!」「不要!」長短句十分有節奏感。

唱了兩三分鐘,突然間開始一人分飾兩角:「要!」「不要~~!」「要!」「不要~~!」

又唱了一分鐘,他突然開始說:「不要睡覺啦~~~~~~!」「不要睡覺!」「不要睡覺啦~~~~~!」「不要睡覺!」我看見他一直在想方法讓我不要睡覺,最後他一邊唱「不要睡覺啦~~!」一邊用他的鐵頭把我的頭頂開枕頭。

這幾天他開始十分頻繁地使用「不要」開頭的句型,不要洗澡、不要換尿布、不要出去、不要吃飯,我剛突然驚覺,他其實是在進行一種非常有創造性的活動:試著用語言安排自己以及外在世界(其實主要就是爸爸跟媽媽)。這跟玩樂高、畫圖這類的創造遊戲很像,但顯然更複雜許多。

我還沒能想通整件事情。但我想起,他之前有一陣子十分頻繁地說「不要」,那時,我們都以為是什麼幼兒的第一個叛逆期,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個誤解。我認為,他在說「不要」的時候,其實未必是真的不要,他只是類似「丟出一顆球」那樣「丟出一個不要」,看看在這種情境下「會發生什麼事」。就像是剛學會丟球的小孩,手上握著一顆球就總是毫不思索地丟出來。

這種情況持續一陣子之後,突然他就不「玩」了,除了真正不要的情況,他不會丟出「不要」了。順著這個脈絡來看,他是「玩膩」了,或者可以說,他大致上搞懂了丟出「不要」的種種可能性,於是丟出「不要」這件事,不這麼有趣了。

那麼,大概是詞彙增加了,最近的新樂趣,就是以「不要」為開頭的句型了吧。這種「不要XX」的句型,可以比「不要」更精準地描述一件事,也就可以更精準地影響我和媽媽,試著拋擲這樣的句子,來看看會對世界(我和媽媽)造成怎樣的影響,對他來說應該是十分好玩吧。

有的時候,丟出球會把杯子打破;有的時候,丟出球會投進小小的玩具箱裡。有的時候,丟出「不要」會成功阻止一件不想要的事;有的時候,丟出不要會讓我跟媽媽露出很困擾的表情(他可能覺得很好笑);有的時候,丟出不要會讓我跟媽媽一直想法子逗他拐他(他可能覺得很有趣)。

我想我稍微懂得,你「不要」的秘密了。

我想,既然你為了瞭解世界的樣子而丟出的球,把我不小心亂放的杯子打破時,我不會因此而生你的氣,那我大概也不必為了「你嘗試瞭解世界的樣子而丟出的『不要』」,對你生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