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是大海養的



(小孩年紀:小一、小二)

文本:〈獸養魚〉,出自《獸和一群長得很像的小魚》

孩:你想養魚就直接把牠帶回家就好啦,幹嘛還要經過牠的同意
我:所以我可以不經過牠的同意囉?
孩:對呀,你看那些漁夫,我們吃的魚也沒有經過牠們同意就殺來吃了。
我:有沒有道理?
孩:有
我:外面那些魚養在那邊,有人問過牠們嗎?
孩:沒有阿。
我:吃魚的時候你們也沒問過牠們對不對?
孩:嗯
我:所以我要捉一個寵物養牠,不用問牠直接捉回家就好對不對?有道理嗎?
孩:有道理。
我:那我要把你帶回家當寵物。
孩:不要。
我:我又沒有問你,我為什麼要問你?我要帶回家了,這是我的寵物。
孩(笑鬧):等一下!
我:所以這樣是不是怪怪的?
孩(正經):剛才說的是魚對不對?
我:嗯。
孩:那我們是什麼?(竟然考我)我:雞啊。
孩:人啦。
我:所以人不可以這樣,魚就可以這樣?
孩:對。
我:所以我可以把外面的魚抓起來帶回家嗎?
孩:可以。
孩:你敢抓的話。
我:所以除了人以外其他都可以?

「我們吃的魚也沒有經過牠們同意就殺來吃了。」這句話表示孩子認為殺牠跟養牠都是一種違背牠意願的行為,孩子還不會「養寵物是一種愛他的方式」的說法。對孩子來說,要把對人的關懷拓展到其他物種身上是困難的。到動物身上難,到植物身上更難,更別談根本不知道能不能算是「生命」的山川海河。這是一種先天的隔閡。在怪罪孩子對這些事物慘忍或是缺乏善意時,請注意這些關懷是需要透過經驗與辯證去形塑的。孩子沒有這些情操,是反映了我們成人世界的短少,是成人世界的責任。

在這裡我們接觸到寵物的界線:把「非人」的物種當寵物可以,把人當寵物是不行的。這也是一般社會價值的界線。但到這裡還不夠,寵物的概念還有很多要澄清。

孩:那個魚不能抓,因為已經有人養了。
我:有人養的就不行,然後沒人養的我就可以隨便抓回家當寵物?
孩:可是如果你要抓保育類動物那就不行。
我:那我去海裡抓一隻鯨魚,鯨魚沒人養啊!
孩:可是鯨魚是保育類動物。
孩:大海養的。
我:那我要問過誰才可以帶回家養?
孩:問大海。
我:怎麼問大海?他又不會回答!
孩:大浪來就是不行,小浪來就是考慮看看。
我:那怎樣才算可以?
孩:沒有浪。
我:什麼時候沒有浪,一直都有浪啊!
孩:退潮就是可以。

在這裡我們接觸到寵物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所有權」。沒有「所有權人」的生命是可以帶回家養的,有「所有權人」的則不行。但經過我小小的追索,孩子又有更深的答案:「鯨魚是大海養的」。我好喜歡這句話。泰雅族的獵人在出發狩獵之前,會先問山。

接下來,我們在適當的機會可以繼續跟孩子討論「你的寵物,我的寵物」,把孩子對於「寵物所有權」的概念更具體化,然後再更深入去探究:「那麼,沒有人養的動物,是誰的寵物?」、「原本沒有人養的動物,怎麼會變成你的寵物或是他的寵物?」透過這些問題去釐清「生命的所有權」的轉移過程,就可以逐漸逼近:「每一個生物,天生都是○○的!」○○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自己」。這些詞背後都代表了一種看待生命的價值,是亙古費解的難題。

留言

  1. 好有意思的對話!

    回覆刪除
  2. 我喜歡大浪來就是不行,小浪來就是考慮看看
    和原始宗教相似
    「罪惡─信仰」是很強的連結
    版主回覆:(2010-03-26 17:25:37)
    我也想要可以對象徵和隱喻這麼敏感.....

    回覆刪除
  3. 這篇也很好,請讓我轉載到OhMyGod...
    謝謝
    版主回覆:(2010-03-27 08:20:12)
    請用!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