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的期待



在課堂上,時常得要把「對教育的期待」這件事情拿出來討論。

譬如說,當我們要討論下一個階段的課程主題是什麼的時候,或者是孩子對即將要進行的活動感到不滿意,而不願意投入時。

在這些時候,我能做也會做的,是將我對當前情況的瞭解分析給孩子們聽,並且要求他們試著依照自己的情況進行分析,然後做出選擇。

一般來說,我們面對的困境大約是以下幾種:孩子和孩子想要的不同、我和孩子想要的不同、孩子和家長想要的不同。

當孩子和孩子想要的不同,或孩子與我想要的不同時,我們會將每一方的期待、立場說清楚,試著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向。

比較麻煩的,是孩子與家長想要的不同。有的時候,孩子想要的很簡單,但家長要的比較複雜。

譬如說,有孩子想要我去買一包黏土,然後讓他快樂地做黏土,這樣就好了。
「在學校一天都累死了,別上什麼動腦筋的課!」孩子這樣說。「可是,」我會這樣提醒他:「一包黏土最多三四十塊,你媽一小時給我兩百塊。你覺得她會付錢讓你做這種事嗎?我要是她,我就拿兩百塊去買一大堆黏土讓你在家裡玩。」

也有孩子說:「你就讓我們上體育課。」
我說:「在室內上什麼體育課?讓你們繞著桌子跑喔?」
他說:「你可以設計一下啊,把桌子擺成障礙什麼的。」
我興趣缺缺:「那你就會了啊,你們自己約一約來跑就好了,叫我來幹嘛?」
他說:「就跟你一起比較好玩啊!」
雖然我不想騙錢,但如果家長跟孩子都願意花錢讓我來「設計」這種「騙錢的課程」,我也不是十分反對。不過,家長會肯嗎?
我問他:「你認真想想喔,你媽真的會同意這種幾乎等於是把錢送給我的事嗎?」
他幾乎毫不猶豫地搖頭。

就這樣,慢慢地檢驗,慢慢地篩選,孩子跟我在教室裡規劃課程時,試著把家長對教育的期待也顧上。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自己的兩種內在需求槓上了。

剛開始的班級,孩子還跟我以及我所提供的「教育」不熟時,時常會問我:「什麼時候下課?」
我大多是這麼回答:「你現在就可以出去玩。不想聽可以去玩,在這裡都是這樣。不過,你如果因為跑去玩而錯過我在講的事,我可不會為你重講一遍。另外,他們因此而知道的、學會的事情,你今天就沒辦法知道沒辦法學會。這是你要的嗎?」

孩子在這時的選擇,傳達了他對「我」以及「我提供的教育」的滿意度。如果孩子選擇要去玩而不是留在課堂上,就表示我提供的並不符合他對教育的期待,我就該盡可能修正課程設計了。而如果我盡力了也留不住他,那就是孩子和家長該考慮其它教育模式的時候。

至今,大多數持續跟我合作的孩子,都滿意「我」以及「我的教育」,他們大多願意放棄單純遊戲的樂趣,進到教室裡或是討論裡,和我一起思考與探索。這實在令我慶幸與滿足。

說這些,是想要說明「孩子對教育有期待」,甚至他還能體貼、考量父母和教育者的期待。他也許會主動說,也許只能被動說,也許還說不清楚。但是,可能的話,請和他一起討論、一起選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