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共學班 (2012.10.8)


「蝴蝶跑了!蝴蝶跑了!」先寫完功課的孩子們在外面大喊,我們都跑出去看。
「每一個都跑了。」孩子們一個個去檢查,發現蝴蝶們都已經破蛹而出,徒留殘破的小小空間,像是新生,也近死亡。

另外,助教芸玫的孩子,阿董這兩週也一起來試聽,如果狀況穩定的話,就會跟我們一起上課。本土神話 / 石頭公

之前在講土地公的時候,我讀到的資料,把石頭公、大樹公等信仰對象也歸類在土地公內,而土地公也的確有些是由大樹公和石頭公「升格」而來的。但我後來閱讀關於「石頭公」的更多資料後發現,嚴格說起來,石頭公、大樹公與土地公是不同類型的信仰。

粗淺一點分的話,祭祀石頭公與大樹公的廟基本上被歸類為「陰廟」,其所祭祀的對象並非「正神」;而土地公是「正神」,所以土地公廟是「陽廟」。

上個禮拜,我騎車在附近沿街尋找可以帶孩子去的廟宇,在高速公路附近發現了一座石頭公廟,附近有一個大草皮公園,很適合去那裡進行一整堂課。

有別於之前講述神祉的基本資料和奇聞軼事,這次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讓神祉跟孩子互動,我寫了一個小學生跟神祉互動的故事,希望讓孩子有更多的共鳴。
石頭公

也許是自己寫的文本說起來比較動人,也許是孩子們逐漸習慣上課的方式,也許是孩子們跟我終於有了更好的交情,也許以上皆是。孩子們從頭聽到尾,問了些問題,也發表了些意見。

我邀請孩子們一起帶顆「石頭小孩」去見石頭公,孩子們欣然同意。


這次上路,孩子們十分能夠照顧自己,讓我們安全地抵達目的地。這一帶都是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圈,沿路上孩子們輪番跟我報告這裡會經過誰的家,又路過哪座以前去過的小公園。


人行道上,孩子們遇見一隻路過的馬陸,仔仔大喊一聲,所以人都圍過來看。


走上了石頭公前面的空地,大多數孩子顧著往前奔跑,都沒看見這座小祠。小瑜第一個看到,目瞪口呆地張著嘴巴,小腦袋裡不知道轉了些什麼念頭。她醒過來後,楞楞地看我,我笑著點點頭。

看到小瑜的樣子,其它人也都注意到了這座故事裡的「小房子」,孩子們走上前去,把石頭小孩放在供桌上。

我跟孩子們解釋:「供桌是石頭公的飯桌,石頭小孩放在這不好吧?」孩子們將石頭小孩移到一旁的圍牆上、祠堂旁的石椅上,我提醒他們:「放在這些地方,打掃的人不知道這些石頭小孩是來陪石頭公的,恐怕會被打掃的人丟掉唷。」


討論了一會兒,孩子們將愛爬樹的石頭小孩放在樹上,愛玩沙的石頭小孩,放在沙堆裡。至於愛吵鬧的,還是擺遠些吧。

孩子們在找地方放石頭小孩,伃伃跑來跟我說:「其實,我也可以時常來找石頭公玩啊!」真不愧是伯公的好朋友。


遊戲培力


把石頭小孩都送去陪石頭公之後,我們沿著頭前溪的河堤邊,穿過了高速公路,到了一個有大片木頭地板和草地的公園。


孩子們自己進行了許多遊戲,像是「騎馬」、「打架」和「搗藥」。


或者學我從草坡上滾下來,弄得自己頭昏眼花。


當然,開會是免不了的。

◎ 一個不願意當鬼,但也不願意佔他人便宜的人
第一次開會,是孩子們對「紅綠燈」遊戲規則的歧見。伃伃因為十分不想當鬼,所以想要用「自己可以解開」的遊戲規則,但仔仔說:「這樣鬼會抓不到人啊。」但伃伃沒辦法接受這個理由。仔仔建議:「不然你當一次鬼,體驗看看就知道了。」這雖然有道理,但當然也不能被不想當鬼的伃伃接受。哲哲說:「別擔心啊,我們也不想一直讓妳當鬼啊。」雖然意見的內容很溫暖,但口氣挺粗暴,所以伃伃覺得自己一直被責怪。小米說:「那你被抓到的時候,我幫你當鬼?」伃伃搖搖頭。

最後,伃伃決定放棄加入這個遊戲。

「開會」雖然是為了尋求共識,但很多時候,當彼此的需求有巨大的差異時,共識並不會產生。在這裡,我期待「開會」並不是為了得到共識,而是在討論的過程裡,試著瞭解彼此的意見,讓誤會得到澄清,不致於讓這件事情造成對彼此的怨恨與誤解,使彼此還有在其它時候或場合有得到共識的可能。

我問伃伃:「那這樣好不好,如果玩他們的規則,但是你不用當鬼,就算你被抓到,也不用當鬼。這樣好嗎?」
伃伃搖頭,他說:「這樣不公平,我不要。」

看得出來嗎?這是一個不願意當鬼,但也不願意佔他人便宜的人。

大家繼續遊戲之後,小瑜來安慰伃伃。她發表了意見:「我覺得伃伃是我們這些大小孩裡最小的,我們應該多照顧她。」接著她想了個方法:「我覺得可以先玩一次大家的,然後再玩一次伃伃的。」

真的是「很有方法」的小孩。她說她不敢自己跟大家說,我說我可以幫她說明,但她要自己試著召集所有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來了,我跟大家說了小瑜的提議,大家都同意了。然而,現在換伃伃不要了。她後來去玩自己發明的搗藥遊戲。


◎ 對不起,我不是不喜歡你,但是現在我不願意幫你
出發前,伃伃就跟我提到想要我帶她去上週提到的「泉州人蓋的房子」,我說:「跟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很近唷,到了那邊,我們再問大家。」到了附近,我大致上提了這件事,有些聽到的人表示贊成,也有些人沒表示意見。

和石頭公說再見之後,我們大家都忘了這件事,一路就到公園玩了起來,約莫四點時,伃伃想起了這件事。

我向伃伃為了我的健忘道歉,並且為了實踐我的承諾,我請大家陪我開個會,問問大家想不想去「泉州人的房子」,沒想到沒人要去,讓伃伃大失所望。後來伃伃被別的遊戲吸引了注意力,我以為她接受了,也就沒有繼續擔心這件事。沒想到四點四十的時候,伃伃又提出她想去「泉州人的房子」。

這時我已經準備要帶孩子們往回走了,我向伃伃解釋「時間已經不夠了,我們今天恐怕沒辦法去。」伃伃不能接受,她想了個方法:「請媽媽打電話給其它媽媽,說我們會晚點回去。」這是一個有建設性的建議,我請其它人再陪我開個會討論這件事,但除了哲哲之外,沒有人願意幫忙。

孩子們拒絕的說詞有:「我好冷!」「我很想回家!」
可是,有些人的理由不只我不相信,伃伃也不相信,因為前一刻孩子們還在要求我「在這裡玩久一點。」伃伃問我:「為什麼他們可以在這裡玩,卻不願意陪我去。」
我一邊回答她,一邊也對其它人說:「我覺得你們不用找一個理由來拒絕伃伃。人有時候就是會不想幫助別人,雖然喜歡他,常常會幫助他,但也是有不想幫助他的時候。譬如僑橋上禮拜陪伃伃走回去找大家,但今天不想幫伃伃這個忙。這是可以的,不會因為這樣,你就變成壞人。」

伃伃還是很難過,她非常想要今天看,她想要盡早跟媽媽分享看到「泉州人的房子」的感覺,也不能接受為什麼其它人不願意在今天幫助她。

有的時候,人活著會無心犯下錯誤,即使是再怎麼努力仔細對待小孩的大人也是如此。我向伃伃道歉,一次一次。

有的時候,人活著會無法得到滿足,特別是這個期待牽涉到他人的時候,即使是再怎麼努力想要得到也是如此。這我沒辦法向她解釋,但真實的世界會讓她經驗,我會試著讓這些經驗盡量溫柔地發生。。


◎ 期待自己更好
孩子們不知哪裡得到兩顆憤怒鳥的彈珠,一顆在哲哲手上,一顆在仔仔手上。回家前,我聽見孩子們說:「我撿到的耶!」我隨口問了:「哪裡撿到的啊?」仔仔老實地指著工作室的玩具箱說:「在這裡啊!」

其實我壓根不知道有這東西,但我還是提出我的疑問:「在這裡的東西不是工作室的東西嗎?怎麼會算是你撿到的呢?」仔仔馬上接著說:「可是哲哲也是啊!」

哲哲在旁邊聽到,馬上辯解:「不是,我的是小米給我的,她是在草地上撿到的。」
我問小米:「是這樣嗎?」小米說:「對啊,在草地上撿到的。」

然後,今天我就不打算說什麼了。對我來說,這樣就已經做到「教育」了,剩下的是孩子的「功課」。

仔仔晃來晃去,終於下定決心走到我旁邊,小聲地問我:「我可以帶回家嗎?」
我感動萬分,非常用力地說:「可以!」

面對這樣一個由內而外、實實在在地發展自由、自主與自律的孩子,一顆憤怒鳥彈珠我還嫌給太少呢!


最後,這是我們的「安全打架遊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