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我插隊的聊天課(媒體、國家)

禮拜三這門聊天課,這次又被我插隊了。

不是我沒禮貌,實在是因為太重要而讓人顧不上先來後到的東西,太多了。



這次讓孩子讀的新聞是這三篇:民視的〈陳揆出席產業會議 遇勞團嗆聲〉、新頭殼的〈再吵!我會讓台灣的年輕人連15K都沒〉[1],以及這個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的臉書訊息。之所以把當事人的臉書也拉進來討論,是因為廣義來說臉書也是媒體,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恐怕還是極重要的媒體。

我依照閱讀的普及率來讓孩子們讀這三篇文章,先後順序是民視、新頭殼,最後才是蔡智豪的臉書訊息。讀完了以後,孩子們模糊地認識了什麼,但還沒辦法清楚說出來,所以我們先把所有想到的點都隨便講一下。孩子們普遍看不懂新頭殼列出的那六點共識,我大致上說明了一下,讓孩子們知道那些共識對勞工來說非常不友善。

慢慢地,孩子們的意見交疊出比較清晰的輪廓,我將這些想法寫在白板上。

1. 說同一件事,但說法不同。而民視的報導跟另外兩個差很多。
2. 民視的報導沒有提及這個會議的共識
3. 「革命」是什麼意思?
4. 從標題看得出媒體的立場

提到立場,我請孩子們試著區辨一下,這些團體與媒體各自的立場。

孩子們認為環保團體、勞工團體、新頭殼是「一國」的。原因是新頭殼的標題容易讓讀者對財團老闆產生敵意,而且有清楚地寫出不利於人民的會議共識。

而政府、財團跟民視是「一國」的。原因是民視的報導標題對抗議者不友善,而且完全沒有提到那些不利於人民的會議共識。

語昕追問:「為什麼新聞會幫財團說話呢?」
政廷想起之前我們討論壹傳媒集團交易案:「因為他們就是財團啊!」

雖不中亦不遠矣。固然不是所有的媒體都被財團把持,但它們之間拉扯不清的關係,已經危及到社會的健康。

孩子問我:「那邊是真的?」
我說:「我不知道。我不是本人,我也不在那裡。」
孩子問我:「那怎麼辦?」
我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很多不同立場的媒體。如果我們只能看到某一邊,那他們就可以隨便亂講,我們會以為他們說的就是真的,兩邊的說法都有,我們才可能比較接近事實的原貌。而且,只有兩邊還不夠好,最好是有三邊、四邊、五邊,讓想說話的人,就有可以說話的媒體。譬如說,政府跟財團也不總是同一國,有些時候,政府會想要財團繳更多稅,這時,我們就希望政府有自己的媒體、財團也有自己的媒體。環團跟勞團也不總是同一國,他們最好也有自己的媒體。這樣子,我們就更不會被騙。」

接著,我更詳細地向孩子們解釋新頭殼列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共識」:

1. 鬆綁外勞基本薪資
2. 加班工時適度調整
3. 鬆綁工時、定期契約與資遣解雇之規範
4. 藍領外勞永久居留
5. 留用外籍生,鬆綁薪資下限
6. 降低資方對部分工時勞工的勞保負擔

我跟孩子們解釋這些共識可能會對台灣勞動環境造成的影響,孩子們覺得政府同意這樣的東西很不可思議,這讓我們都沈默了一會兒。

最後,我問孩子:「國家是做什麼的?」
孩子想了想,說:「保護我們的。」
我指著那六條「共識」:「這樣有保護我們嗎?」
孩子們說:「那是保護財團吧!」
「這不是很奇怪嗎?如果政府跟財團一國而不是跟我們一國,那我們要政府幹什麼?」

孩子們答不出來,我也答不出來。這是我們和孩子活著的這個時代,將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附註:
[1] 新頭殼後來針對這篇報導發出了更正的致歉聲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