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夏,陪孩子寫作工作坊 (4)

最後一次工作坊了。這兩三次人都少少的,談話很輕鬆,很像午後的茶會。

寒假快到了,我先推薦了幾本偉大的漫畫,希望大家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度過充實的寒假。嘿嘿。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寫作與作業的關係」。其實,我之前就在猜想,工作坊人數一直減少,大概就是因為家長們把這個工作坊的「題目」看錯了,把「陪孩子寫作」看成了「陪孩子寫作業」,所以有家長就因為誤會而報名,因為瞭解而退出。

有成員直接建議我把工作坊的名稱改成「陪孩子寫作業」,然後把業圈起來打個叉,這樣就不會搞錯了。這建議實在太棒了,再版時我會跟封面設計商量,認真考慮這件事。

至於陪孩子寫作業,這是egg的強項,大家快許願請她出來授課。

對於「寫作與作業的關連」,我提出兩個問題作為今天討論的起點。第一個問題是「學校裡有哪些跟寫作有關的作業?」第二個問題是「這些作業對寫作有什麼幫助或妨礙?」

成員們給出的想法如下。這些想法我只有一點點涉入,大多都是成員們提出來的,有些我之前也沒想到。

隨著討論的進行,有位成員說:「本來我想說這些東西都沒什麼用,沒想到這麼一想下去,發現其實都還不錯。」我們也發現,問題時常是出現在教育現場「操作」這些作業的態度。譬如說作業時常有標準答案,就限制了孩子們創作的方向,甚至讓孩子們忙著「體察上意」,而失去了創作的熱情和動機。

然後,我們才翻開講義開始導讀。不過正如成員後來分享時說的:「翻開書,發現裡面寫的東西跟我們剛才討論的一樣嘛!」其實,我講義裡寫的還不如大家討論出來的詳盡呢。

文躍問我:「這樣的態度跟教學方法,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教學的技術上,譬如共讀的模式、回饋的技巧等等,是一次次跟孩子們互動的過程裡,慢慢堆疊累積起來的。至於基本態度的部分,在「寫作教育(如果這樣的陪伴可以稱為教育)」上,我並沒有什麼新的創見,只是盡可能將孩子寫作的環境還原到「寫作的本質」以及「對人的尊重」上,讓兩者交叉架構出一個友善、積極的寫作環境。

最後,文躍邀請成員們說說參加這幾次工作坊的想法,有人說:「能夠比較輕鬆地面對孩子寫作業的狀況了。」文躍說:「我都被駿逸的想法拉著走。」成員們虧他:「你好像很容易被別人拉著走嘛!」大家都笑了。

以前我會覺得能夠讓參與討論的人一步步地跟上來,是很成功的教學設計。但我現在開始懷疑這件事了,聽到文躍這樣說,感覺得到身體裡有一股抗拒的情緒。

這是什麼呢?

我也不知道。不過,跟人一起工作,就是這麼有趣的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