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M梯試辦報告

親愛的家長與孩子,

經過這兩週與孩子們的合作測試,我們更清楚孩子在面對RGM時,「腦海裡的想法」與「現實操作」之間的落差是在何處。我們發現有一些類型的經驗似乎是孩子們比較缺少的。

一、 物理經驗
孩子們在生活中,似乎很少有機會認真地關注各種物體的運動方式。譬如球的運動軌跡、物體碰撞的方式、物體墜落的方式。但有些孩子根據自己的生命經驗,對某些物體也特別有認識。譬如有一位孩子帶來一輛以磁鐵連結車廂的火車,我注意到他對磁鐵的相斥與相吸有一些瞭解。有一位孩子自己製作過「塑膠袋降落傘傘兵」,他對於這樣的物體運動方式也比較有認識。

我們每梯會盡可能詳盡地介紹一種運動方式給孩子。偶爾參加的孩子,將對某些物理運動有較深刻的認識;持續參加的孩子,則可逐漸累積這些物理經驗。

二、 思想實驗
初次面對RGM的孩子,把腦海裡的想法落實的方式就是「擺下去試」,失敗了,就再擺一次——儘管第二次的擺法和第一次並無不同。孩子們並沒有在腦海裡「做實驗」的習慣,這讓孩子們不斷地重複一樣的挫敗。

當我們發現這個狀況時,我們嘗試引入「思考實驗」的概念,而我們發現孩子們很專注於「動手」。在他們動手施工的時候,我們很難和他們一起開啟一次較深刻的對話。然而,第二次參與的孩子,有比較容易開啟對話的傾向,我猜想,是因為他們從上次的經驗裡知道,以他們目前所掌握的能力與知識,並不足以完成他們理想中的作品,所以他們會願意和我們有比較多的合作。而第一次參加的孩子,一方面因為新鮮的熱情,另一方面因為還不清楚RGM的難處,所以比較難以開啟對話。

在往後的課程裡,我們也會將「思想實驗」的概念放入「新成員課程」裡,讓新加入的成員事先理解這個概念在RGM裡扮演的角色。

三、 合作經驗
這兩次的活動裡都有分組合作完成一個較大型RGM的時間。如果我們將「合作」定義為「每個人在團體裡都有一個自己接受的角色,有建設性並快樂地完成共同設定的目標」,而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角色(無論接不接受),完成一個領導者(指導者,或團體強勢成員)設定的目標」,那我們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他人合作所需的種種能力之中,在未來,我們會協助持續參加的孩子形塑一種合作的模式,讓孩子練習建立「共同討論、形成目標」的方法。因為合作能力的培養需要教育者與學習者的長期配合,新加入或只參加一次的孩子,在這方面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進展。但我們當然會提供一樣的關注。我們也期待團體可以形成一個「包容、多元」的合作形式,屆時有可能這個團體的既有文化,可以協助新加入的成員快速地與這個團體同調。



另外,與他人合作所需的能力之中,孩子個人的人際能力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包括孩子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自我瞭解的程度、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我們的活動是混齡的,曾經有家長對這點提出擔心,但有經驗的教育者都知道,年齡絕對不是孩子能力發展的絕對指標。以這週為例,有位中班的孩子便很清楚自己在團體裡的定位,快樂地完成她擔任的角色。但我們都知道,有很多大學生在做分組報告時,要說有多不愉快就有多不愉快。即便在同齡的孩子之中,各種能力的差異往往也是顯著的。孩子一生中會不斷遇到各種能力比他強或比他弱的人,如何與這些人愉快地合作,我們認為是重要的練習。

在所有的教育場合,我們個別地去瞭解孩子,並為他們個別設想他們需要的協助,而不是依照年齡來預設他們的狀態。這許多年來,我們協助過許多孩子發展他的人際能力;我們的一貫態度,是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當孩子發生人際困難或衝突時,我們並不特別將孩子安排到特別安全的人際環境中;當然,我們也不贊成將孩子放在特別危險的人際關係中。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我們認為,孩子可以在我們的陪伴中去認識自己,也認識自己面對這些事件的能力,並且在其中發展面對的技巧。

我們也尊重孩子選擇的能力,並且關注孩子當前的心理狀態。當孩子選擇不要待在某個組別時,我們會尊重他的選擇,協助他更換人際場域。而當孩子的心理狀態呈現不穩定的狀況時,我們也會主動邀請孩子更換人際場域。然而,當孩子選擇不更換組別、當他選擇面對他當前的困難時,我們不會剝奪他的練習機會,並且會持續關注他的狀況。也許他會在過程中,因為人際互動失敗或是瞭解自己的缺乏能力,於是感到挫折與低落。不過瞭解並承認自己的不足,就是改變的開始。

整體來說,這兩個梯次的試辦讓我們大致上掌握了孩子面對RGM時可能遇見的困難,同時也初步設定了對應的教育方向。

再次感謝各位家長與孩子的合作,讓我和士哲的RGM活動變得更可行,也更有教育內涵。希望未來我們可以一起見到孩子們更多精彩的RGM作品。

願各位平平安安 孩子作業不要太多

駿逸 & 士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