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記錄 ] 士哲的生活科學 02

文字 / 士哲

有時我會有這樣的猶豫:該照孩子的還是照我的呢?尤其談到上課的時候,到底該「照小孩的方式」上課,還是「照我的」呢?小孩不想上課這不會讓我猶豫,因為就是要把他兜進來上課。然而,有時候小孩分明有一套自己上課、自己研究的方法,那該如何是好?
今天,我照小孩的,照著他指引的路走,看到了不可思議的美景。

今天,我要帶小孩做三件事:畫「拆解布」、學習組齒輪盒、討論物件的作用。拆解布是一張牛皮紙,上面有整輛車所有零件的圖案,加上分解的來龍去脈,可以幫助小孩放置零件,還有組裝。我們設計這個課程,因為我們希望小孩邊拆邊把零件的相對位置掌握下來,並且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齒輪盒則是整輛車子之所以能跑動的樞紐,裡面有一個發條,可以帶動整輛車的運轉,但這中間還需要一大堆齒輪來連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關。
原本我的設想是,先讓小孩畫拆解布,再讓我來講解怎麼組齒輪盒,我猜測齒輪盒真的太複雜了,小孩恐怕是沒辦法組起來。然而,一拆開齒輪盒,小孩顧不得拆解圖,就開始拼命鑽研,就像上面的照片,跟這個:



我三番兩次想要把他們拉回主題,先專注在畫拆解布上面,等等再來管組裝的事情,然而,我似乎是下手太慢了。一位孩子完成了拆解圖,但另一位始終不肯罷手,而且,那種專心的神情,真的會讓人覺得打斷他是一種罪過。



裝裝拆拆,拆拆裝裝。是這樣嗎,士哲?輪到我大吃一驚了。
專心的小孩,竟然已經組裝到只差一個小齒輪就完成的地步,幾經嘗試以後,他連這個小齒輪(相當不好裝)都完成了。從頭到尾,我僅僅幫他調整了一個順序上的問題,他就完成了下面這個創舉:



如果要找個形容詞來形容,大概就是「扯」吧。不可思議的美景。
在完成了偉大的齒輪盒以後。專心的孩子還是得回到拆解布的現實上,但他遇到了瓶頸,就如同很多小孩也會遇到的:像不像的問題。他認為自己必須畫得很像,然而齒輪盒裡的小零件已經超出了他能畫得像的範圍。這不是容易克服的事,因為「不像」的層次很多:形狀不像、大小不像、比例不像,以及最重要的:到底怎樣才算「像」?為什麼一定要「像」?這不是這堂課能處理的問題,但我們起碼能說服小孩做到「大小不像」。但小孩認為正面的空間不夠他把這些小零件都畫出來,於是,產生了一張一半正面一半背面的拆解圖。



而另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談話進行的同時,則不斷提出各種解決辦法,和安慰的話。我喜歡我們一同走過難關,也喜歡一同度過快樂的時光。我們的孩子在課堂上的交流變多了,發表也變多了,開始鬥嘴了。

小孩A:「怎麼搞的我都拼不起來!」
小孩B:「你要動腦啊!」

像是這樣的快樂的時光,不可思議的美麗風景,孩子所指引的路。

當然,我不是從這些歷程找到了一條公式,來解決我前面的猶豫。我只不過是發現了一種可能,在課堂中把空間留給需要空間的小孩。當我作對的時候,小孩就會回饋給我我想要的,並遠比我期待的多更多。我想今天我做對了。看看我們寫不下的發現表吧:



這輛小車困難嗎?聽我說不準,問問孩子吧!

小孩:「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呢!」(他真的這麼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