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想想課] 課堂紀事 20090319



從這次上課開始,進度會開始加快,每週將要上兩個單元。之前我會在開始進入抽象概念的思考之前設計一些故事的脈絡,引起或「製造」孩子的學習興趣,但從這次以後,這些引起孩子興趣的小技巧將會逐漸減少。

昨天我跟品超吃飽後在聊天,說到「知識與辯證」。我們都認為,對我們來說,協助孩子發展一種看待世界的視野、分辨是非的價值以及做出決定的方法,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品超恰當地援用了「魚與釣竿」的譬喻。為了健康,吃飽後的閒聊本不該太過執著深入,但我們隱隱覺得這樣或許還不夠:我們除了教孩子如何使用釣竿釣魚之外,可能的話,還希望能讓孩子「愛上釣魚」,也就是說,我們希望能夠讓孩子愛上「想想」這件事情本身,對世界保持著好奇的態度與興奮,這也就是「愛智(Philosophy)」了。為了回歸到「想想」這件事情本身的美好,當孩子逐漸喜歡上想事情時,我認為其它為引起動機而設計的「較不相干的小樂子」,就可以慢慢地功成身退了。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把「想想」這件事情的美好面向呈現給孩子們,讓她們身不由己地投身其中,以身相許,則大事可成矣。

這次的課程是〈5減3等於2〉以及〈用10當單位〉。

〈5減3等於2〉這個單元,設計了一個小技巧來「搞混」小孩的概念。教數想的這些年,有一個問題我常被問到:「想想跟學校教的方法,孩子會不會搞混?」我的回答是:「搞混才好啊!」

人們能夠「搞混」的,必定是一知半解的事,譬如政治人物的操守、麥可傑克遜的膚色、青春歲月中,那個喜歡的男孩或女孩對自己的感情;以上這些事情出於這個那個原因而難以弄得明白,我們或許還可以用一句「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來安慰自己。但對於數學(或其他任何學科),我們怎能接受自己滿於這種「曖昧尷尬」的階段呢?

另外一方面,我們知道,當一個人自以為懂的時候,很難「放下身段」去重新檢視自己的想法。於是,若我們要跟孩子談一個他自以為懂卻不太懂的概念時,「想盡辦法搞混他」就成了必要的前置工作了。

這個單元的最後,我請孩子們出題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會不會也被「搞混」,有的孩子則說要去「搞混」老師。請爸爸媽媽們協助一下,若是看穿了孩子的問題,也請稍微裝傻一下,給孩子一些「惡作劇」的樂趣,若是各位也被「搞混」了,也千萬別惱羞成怒,這可不就是「聞道有先後」嗎?正是說教(解釋這個道理)的好機會。由這些孩子起頭,大家都開始想想了,多好。



到〈用10當單位〉,這學期已經是第三次談「單位」,但這次才是首次認真解釋「單位」這個詞。除了承先啟後之外,這個單元其實也是孩子日後學習「代數」概念的預備;如果孩子不懂「3x5是5個3,要是不計較它背後可能代表的『故事』的話,也可以看成3個5」,我們又怎麼能期待孩子懂得「3a是3個a呢?」

經過一個學期,孩子們樂於將「讓我想想」掛在嘴邊,「我不知道啦」這句話已經鮮少出現在課堂上;即便孩子們分心了被我喚回來,孩子們的回應也是「你再說一次」而不是裝傻地混過去。可能是出於經驗,新同學對「持續想事情」的接受度就比已經上了一學期的孩子們要稍微低些;之前有很多「樂子」的時候,新同學們都很投入,但課程的強度加強之後,新同學就開始出現跟不上的狀況,這部份是我和助教會持續給予個別協助的地方,我也會視情況調整進度以及強度。

所有相片

留言

  1. 讓孩子喜歡上想事情真的很重要
    不管孩子幾歲
    我們都要努力讓孩子成為喜歡想想的人
    前幾天聽一個演講
    講師提到他的孩子原本很喜歡思考
    但短短一年的轉學生活
    課業壓力讓他變成不喜歡思考的小孩
    只想趕快將作業趕完
    然後可以交差
    他說了一句話
    讓我覺得應該引以為戒
    他說
    要讓孩子變聰明需要花很多時間
    但要讓孩子變笨
    確是輕而易舉的事
    當爸媽的真的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回覆刪除
  2. To Yaling,
    妳這麼認真,我還真怕妳給自己太大壓力。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