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俗套



文字 @ 駿逸

今天一個朋友提到台北城的「規範式」博愛座文化。他是這麼說的:「說起來我討厭的,是被群眾或規則所控制才讓座、卻自以為是體貼的人,並且更進一步地認為不肯讓座的人是不體貼的。那樣的人,規則只有兩套:『正常→好』以及『搞怪→不好』;並且接受在正常中所包含的種種優點,以為是自己的。」我想起今天在上課前的教室裡,我坐在桌上和孩子們扯淡,有一個女孩看見了,略微猶豫了一下,也爬上桌子挨著我坐在旁邊。馬上有一個孩子見著了,就指著我身旁的女孩說:「沒禮貌!」女孩無辜地看著我說:「老師也有坐啊。」那孩子於是也指著我說:「你也沒禮貌!(我喜歡孩子別叫我老師。)」女孩被指責,似乎犯了愁,但偷偷看我仍舊文風不動地坐著,也就放下心來靜觀其變。

我不疾不徐地反問那孩子:「椅子能不能拿來寫功課?」他一愣,想了想,說可以。旁邊的女孩反應很快,接著問:「那桌子為什麼不能坐?」他這才發現中了計,馬上改口說:「椅子不可以寫功課。」我跟女孩都樂了,我說:「妳寫給他看。」女孩馬上跳下桌子,開始假裝寫功課的動作。這下換那孩子犯了愁,想來想去卻沒個頭緒,只好反來覆去就是那句:「你就是沒禮貌!」

「桌子是不能坐的」、「禮讓博愛座是應當的」,還有諸如:「看到長輩要問好」、「對老師要有禮貌」,這林林總總的規訓的確讓我們和孩子活得更輕鬆更方便,我們只要乖乖遵守就不會「惹麻煩」,更不需要時時刻刻猶豫掙扎於世事的道理,也不需要讓自己常常陷入兩難的抉擇困境裡。但我們因此活得更順心、更快樂、更自在嗎?

今天下課後,好朋友媽媽問我:「孩子們好像都騎到你頭上了?」我隨口說:「很好啊。」她又笑問:「小孩子說你是老頭子?」我也笑了:「跟他們比起來,很對啊,很名副其實。」

事實上,我要說的是,當我知道孩子是真的愛我,願意為了我的感受,在她們能夠容忍的範圍心甘情願地收起她們的回家作業、放下她們的故事書,犧牲她們少少的課後娛樂與時間,來聽我說我準備好的、那些她們一點都不覺得有多了不起的話語,我又何必去計較口頭上的那些「俗套」呢?

尊敬和愛終究是心裡的位置,而非外在的表徵,那些因為規範而來的終究會因規範的失落而消逝。而我若要我愛的人真誠待我,我便要學著接納那人如實的樣子,尤其那人其實是這麼愛我的,那怕他竟是如此地「不落俗套」。

200811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