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紀事(小正) 20081112

文字 @ 駿逸

今天我設定的進度有三個方向,一是確認孩子這禮拜學校的學習情況,二是複習和預習進度,三是用下課時間討論上次上課時孩子提到他想唸復興美工的事情。

根據孩子今天的敘述,孩子現在依然不太能適應學校的教育模式,處於一種得過且過的狀況之中;學習興趣是主要的原因。他說他現在對學習沒有這麼反感了,但還是不想努力讀書,對他來說,讀書實在沒有什麼誘因,他也很不怕被打了,學校考不好就打的模式,對他已經不構成威脅,他寧願被打也不唸書。我和他約定他這週至少要努力專心上數學課20分鐘,並且要告訴我這20分鐘老師到底教了些什麼,又是怎麼教的。

今天的進度是因式分解的練習。除了從各種路徑賦予孩子學習動機之外,我也嘗試用互動式的問答教學過程,不斷給予孩子學習上的成就感,每一次他做了嘗試或是完成一次努力,我都會抓住機會很正式地給予肯定。我會說:「你根本就很會啊!」或是「這對你來說實在很簡單!」而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他的理解力十分好,他的困難完全不在此。但我今天發現孩子對於這樣的肯定感到不安,他說:「你一定是對每個學生都這樣說。」我很訝異我們已經有這麼良好的關係,他仍舊會懷疑我對他的肯定,但我很誠懇而嚴肅地否認他的懷疑。

在討論未來的科系的時候,我向孩子分析了專業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差別,我建議他不需要如此早就把自己的發展路線決定下來,特別是他還未十分確定自己的興趣時。我向他介紹新竹區相對開放的建功高中,他明確地表示出興趣。我說:「以你的狀況,只要大考前準備三個月,我說的是每天努力唸書至少十小時左右,三個月一定可以。」他一開始說:「三個月會死人啦!」又接著說:「哪要這麼久,一個月就可以。」我想,他是知道自己的學習能力的,但就是無法提起力氣來讀。我說:「你現在這麼混,到時候一個月哪裡趕得上?」

他問我:「你會怎麼教你孩子?」我說:「就像現在我教你這樣啊。」他說:「從小開始的話,一定不會像我這樣。」我說:「你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大問題,你聽得懂,反應很快,你唯一的困難只是沒有辦法努力、找不到理由努力。」在課堂的最後,我們討論了這一個月他是否有因為我們的聚會而有所改變,他說他對學習的想法有改觀了(但我對此其實不這麼樂觀)。我雖然相信我們的談話對他的想法跟眼光一定有所影響,但他自己是否真正察覺到其中細微的變化,我其實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的;同時,我也擔心這是他當下應付我的答案。所以我出了一個回家作業:「你希望下個月你可以經由我們的課程而有什麼改變?」我請孩子在這週內好好想想,下週我們再討論這件事情。

在賦予孩子學習動機這點,我向他說明我對學習的看法,我個人至今持續不斷地學習、閱讀的主要原因,除了好奇心使然外,我也期待我可能因此而更瞭解世界的過去、進而改變世界的明天。我舉了我正在看的書—盧梭〈社會契約論〉對法國大革命乃至於整個對整個民主世界的影響,來說明我對知識的力量的崇敬,我對他說,我也期待他能夠成為可以影響世界、讓世界更好的人。

今天我發現孩子可以一心三用,他可以一邊和我對話、一邊寫罰寫,又一邊想著不著邊際的問題。這能力實在讓我羨慕,如果能夠運用得當,豈不是平白多出三倍的時間?我總是覺得人生太短不夠用。他很訝異我羨慕他的這個能力,他說他以為每個人都會。我向他解釋我的羨慕,也協助他分析這能力可能會有的缺點,諸如不能專心在一個話題上、思考說話太跳躍難以溝通等等。

在討論改變世界的時候,孩子說:「一切都是被決定好的。」我說:「不見得,我還是可以決定等一下要買奶茶還是咖啡。」他反駁說:「你的決定也是被決定好的!」這個反駁十分高明,令我驚喜;為了讓我自己開心,我願意把這個反駁當作之前提到「決定論」與「自由意志論」的發酵。高興歸高興,任憑他使用決定論當作偷懶的藉口可不是好現象。他說他也想要考高分,但連算命的都說他懶惰。

走到這一步,我也只能暫時先用我跟他的關係作為誘因,慢慢引導他投入學習活動之中;若是下兩次仍舊沒有起色,如果想要短期內改善成績,我想就應該改成更為封閉式的教學,否則在成績的表現上難以有變化。這一點,在下週上課之後,我會針對孩子思考回家作業的結果,做出我這邊的想法跟整理,我想找一個機會和媽媽還有孩子一起討論我們對合作至今的想法,以及對未來合作的期待。

今天吃了過敏藥,精神十分差勁,喝了杯咖啡也沒什麼起色,想像力跟應變力很差,只能順著想好的路走,沒辦法根據孩子的反應做變化。今晚的有些談話其實很有發展的空間的,真可惜了。

2008/11/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