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 週四共學班課程紀錄

成員:七人(小二,已合作一年)
教育者:駿逸
助教:雅欣、靜玟


拆解研究 04

這將是我們這兩週可敬的「對手」。花時間看著這枝有四種顏色的原子筆,仔細把玩、觀察,孩子們發現了下面這些事:

1. 紅色的(筆芯)要塗很久才會出來
2. 按下上面的按鈕,會讓其他的按鈕彈起來。
3. 按下其他的按鈕,可以讓被按下的按鈕彈起來。
4. 按上面的鈕,四個扭都會往下沈。
5. 同時按兩個按鈕,會卡住。
6. 同時按兩個按鈕,會卡住,但一個快一個慢的話,快的會卡在比較下面。
7. 當兩個紐按下去卡住時,一個不放掉,另一個也不會彈起來。
8. 有一個鈕的形狀可以扣在衣服上。
9. 有的按鈕按兩次會彈起來。
10. 按下按鈕,有一個「螺絲」會「累積」在下面。
11. 彈簧是按鈕彈起來的原因。

在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意見與猜想會彼此堆疊,形成一些了不起的創見。譬如說,阿侖發表了觀察[9],讓部分孩子放下手邊的工作,認真搞懂立侖的發現是什麼。阿禧說:「那是彈簧啊!」阿安接著猜想:「這彈簧就是讓筆可以彈起來的原因吧!」

於是,在三個人的合作之下,我們得到了寶貴的意見[11]。


在拆解之前,我把這三種原子筆拿給孩子們看,問他們:「你們猜,哪一種是最早發明的呢?」

我覺得這三枝筆的比較,可以彰顯人類的巧思,也就是我們名之為「設計」的、了不起的人類秉賦。從亙古的荒野,人們從衣不蔽體、夜不好寐,一路走到現今這個豐衣足食的現代社會裡,靠的就是面對問題與困境的巧思。

在過去的拆解課裡,當有一樣零件孩子們搞不懂原因時,他們時常說:「那是沒用的吧!」「亂做的吧!」

這一輩的孩子在便利的生活裡長大,生活被侷限在學校、才藝班、人造的公園與景致裡,很少遇見需要動腦袋去解決的生活困境。我猜,對某些孩子來說,恐怕很難想像一個人會如何絞盡腦汁地去解決一個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問題——即使他們小時候想要將積木堆高時,那專注的程度與設計iphone新功能的設計師一般無異。

我希望孩子們不要荒廢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與想法,因為這個看起來豐衣足食的社會,仍舊有太多問題與困難,被我們這些不夠睿智的大人們留下來,得要靠他們的智慧與巧思,才能稍稍開拓向前。

首先,我希望他們先試著絞盡腦汁去想想,這些零件究竟為了什麼而做成這樣。


培力

終於把準備工作與「精神喊話」都完成了,我們準備要開始拆解。但我注意到有些孩子已經有點坐不住了,他們需要活動,需要一個可以讓身體劇烈擺動的好空間。可是,也有些孩子不想出去玩,他們想要趕快搞懂這枝筆的原理,想要趕緊看到裡面的零件長什麼樣子。

於是我們開始討論我們有的選擇。這一段過程助教雅欣有紀錄,寫得很細緻,我直接引用如下:

今天的主題是一支四色原子筆,小孩研究完就快三點了,剩一個小時多一點。眼前駿逸提出兩個選項可以給小孩選,一個是開始來拆解那支筆,另一個是去河堤玩,在討論過程中駿逸從旁幫忙、引導小孩對話。

大概很多話以前都聽過了吧,到後來小孩直接叫駿逸「我們知道,你可以不要吵嗎?」

我覺得太有趣了!但是他們是真的知道阿!小孩會說用討論的不直接投票決定是因為「那輸的那邊不是比較慘嗎?」、「強迫別人不好。」

面對阿停超級想出去玩,同時希望其它人陪他玩時,阿辰也想了個方法說服:「休息時間也可以玩阿,這樣還有很多人陪你玩。」

討論一段時間後,有的小孩可能有點不耐煩了,面對「要不要直接投票決定」的誘惑,回答「還是可以投,因為我兩邊都OK,我沒差。」

但再次確認「你只是想要快點做決定吧?」小孩不說話。「那我們就來投票囉,不管少數人那邊怎麼想?」小孩反擊:「那以後我也可以不管你怎麼囉?」

小孩完全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但又有點不耐煩,自己也在矛盾吧XD

最後忘了是kimi還是阿辰先說:「我想要大家都很開心。」
另一個也很認真的說:「我也想要大家都開心。」

最後,那些想要很多人陪著出門的孩子,終於說服了幾個人,有點可惜地出門了。


留下來的幾位孩子,也十分專注地投入拆解研究的工作。

在公園的孩子也沒有閒著,他們發生了一些事情,從這些經驗裡汲取養分,慢慢長大。

這一段,雅欣也記錄得很細緻,我節錄如下:

後來我和靜玟陪阿辰、阿停、kimi去公園玩。走過去路上大家都滿開心的,但到了公園草地,阿停就要跟kimi拿球,開始指揮踢球遊戲。因為球是kimi借的,kimi不肯給,阿停就跑去遊樂器材區生悶氣。

我問kimi是不是真的不想跟阿停玩球,kimi說:「因為他每次都很暴躁。他幼稚園時都叫我要怎樣怎樣,也叫我的朋友要怎樣怎樣,為什麼我們都要聽他的!」

(阿辰在旁邊附和:對阿每次都要聽他的....)

我:「哦~所以妳其實不是不想跟阿停玩,只是妳不想一直"什麼都聽他的",所以剛剛才拒絕他,是嗎?」

kimi:「對。」

我:「剛剛投票時,妳不是說希望大家都開心嗎?阿停一個人在那感覺不太開心,我們一起去找阿停好不好?妳可以跟他說妳不想跟他玩球只是因為不想要每次都聽他指揮!」

(kimi點頭,抱著球開始移動。)

我喊了阿停,但看kimi沒有要講太多的意思,想直接開始玩,就忍不住自己講了:「kimi要跟妳講......」小孩們很直接的就在遊樂器材區玩起來了。我和靜玟也加入,玩的還滿開心的!

直到有一段,阿辰和我在下面當鬼,我們趁阿停沒注意時傳球,溜滑梯擋著讓阿停搞錯球在誰手上,也因此成功打到阿停。他輸了有點不開心,但還是守規則得下去當鬼了。在底下,阿停試了幾球都沒打到人,就開始拿著球往上爬。kimi覺得不守規則的鬼很煩:「哪有人這樣子的阿!我不要玩了!」阿停辯解:「因為在下面丟不到阿。」我覺得理由不成立阿,反問他:「規則就是這樣阿,你當鬼丟不到,別人當鬼也丟不到阿。不然你們要改規則嗎?」他又不講話了。這場遊戲也隨著kimi和阿辰跑掉而解散。

小孩閒晃一下,又聚在一起,看起來又要開始踢球。可能因為阿停一天下來累積的情緒越來越滿,很快的阿停和阿辰又再次爆發。這次好像阿停和阿辰都有出手和回手,所以特別激烈。他後來對樹拳打腳踢來發洩。我一邊拍他的背安撫他「你很生氣喔...」「你這樣打手會不會痛,有受傷嗎?」他稍稍從怒氣中分心了一下,張開手掌回答說沒有受傷,然後跑走,在附近繼續對地板欄杆等東西發洩怒氣。

接下來的狀況大概是阿停一邊生悶氣,一邊想玩球。看到阿辰跟kimi玩起來的話,就跑過去把球搶走。他可能是想加入玩球,但面子拉不下來,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表現的像是故意破壞不讓別人玩球。

阿辰跑去搶球:「為什麼你可以自己把球拿走,球又不是你借的。」
阿停:「球也不是你借的,為什麼你可以拿球。」
我:「球是kimi借的,阿辰正在跟kimi玩球。」
阿辰:「你怎麼那麼自私,自己把球搶走。」「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會生氣,我也會生氣阿!」

可能阿停考量到我在旁邊看,很快就放棄,繼續跑去旁邊生悶氣。阿辰拿回球,可能人太少又吵架,他跟kimi也玩不太起來。

我去找阿辰,說:「其實你也很生氣,但你在忍耐對不對?」
阿辰:「恩,除非是非常非常非常生氣,我才會...」(越來越小聲的嘀咕+一邊轉移注意力去抓單槓)
我:「我覺得這樣超棒的,你很生氣但你能夠忍住,還是用說的!」
kimi:「我也有點生氣。」

又跑去找生氣的阿停,問他搶球是不是因為想一起玩球?跟他說他剛剛加入的方式更像是在破壞遊戲。我知道他不是想獨佔一顆球所以搶走,而是不想被忽略、排除在遊戲之外,所以才去鬧場。

(這時我在想,難怪有時小孩要反應的特別激烈,因為大人總是習慣優先關心看起來最難過、最生氣的那個。我也是這樣阿!)

阿停從口袋拿出一個筆的零件:「這是阿辰的筆掉的。」
我:「真的耶,你要還他嗎?」
阿停:「不要!」
我:「是喔,那你要幹嘛?」
阿停不說話。
我:「你要報復他所以故意不還他?」「這樣他之後要拆解時就會少東西耶...」

阿停還是不說話,想了一陣子之後,他喊了阿辰「我撿到你的筆的東西。」
阿辰低頭檢查一下筆,有點搞不清狀況、語帶責怪的說:「欸為什麼在你那!」
我:「是你的東西掉了,阿停幫你撿起來,他現在告訴你耶!」
阿辰聽懂了,他滿開心的說:「耶~謝謝你。」然後想接過他的零件。

阿停:「我又沒有要給你。」
阿辰:「那是我的東西耶。」
我:「欸他剛剛聽到你幫他把東西撿起來,以為你要還他,還很開心的跟你說謝謝耶~」
阿停:「還你啦!」(把筆的零件往地上一丟)

阿辰大怒:「你當我是你的僕人喔!」阿辰也氣到哭了。

我跑去安撫阿辰。跟他說,阿停他其實有想要還給你,只是他還是有一點生氣,不想要這麼快就對你好,所以不知道該怎樣還你。他可能想說在地上撿到的,所以丟回地上,才用這種方式。他如果真的不想還你,他就會把撿到的東西丟到垃圾桶,或是根本選擇不告訴你。

再去找阿停:你其實是想還他的對不對,不然你不會主動跟我講你撿到這個。但你還是很生氣,所以不想要好好的拿給他,才會用丟的對不對?你看,阿辰很生氣耶,因為他的東西被丟到地上。如果你的連絡簿被人這樣摔到地上,你也會很生氣吧!你是故意要讓他生氣的嗎?

我感覺阿停很不喜歡一個人被孤立,他想要建立關係!但他更放不下怒氣、面子、好勝心之類的東西。

經過一小段時間的游來游去,應該是阿停跑去找拿著球的kimi,開始玩傳球。阿辰跑去加入kimi那組,但因為筆的零件裝回去之後壞掉了,他心情不太好有點焦躁,一直哀筆壞掉了。我拿來看了一下,只是裝反而已,修好後跟阿辰說:「你的筆修好了啦,不要不開心了!」之後三個小孩才真的開開心心的在玩傳接球、反彈球有的沒的。阿辰還會真心的稱讚阿停「丟得好準好厲害喔!」(瞄準橫的欄杆)阿停也笑開心了。

這時已經快50分了,但他們才剛開始開心的玩,我也不太忍心打斷他們!直到後來雨越飄越大,我們一起用跑的回光合。我覺得後來看到小孩終於玩在一起,笑得很開心,在小雨中跑回去的路上也很盡興,自己也跟著覺得很快樂!

我很喜歡雅欣的觀察。

「阿停很不喜歡一個人被孤立,他想要建立關係!」

「你其實是想還他的對不對,不然你不會主動跟我講你撿到這個。但你還是很生氣,所以不想要好好的拿給他,才會用丟的對不對?」

「我知道他不是想獨佔一顆球所以搶走,而是不想被忽略、排除在遊戲之外,所以才去鬧場。」

「他其實有想要還給你,只是他還是有一點生氣,不想要這麼快就對你好,所以不知道該怎樣還你。」

雖然雅欣的觀察可能不盡然都是正確的,但我們的行為確實時常代表著某種需求和意義,盡可能往深處去挖掘這些需求與意義時,我們總是會發現,那都是一些很正當、很根本的事,像是被愛、被接納、被肯定。如果我們能夠看見這些,我們就能夠憑著這份溫暖的理解,去接納孩子一時的情緒與衝動,用陪伴取代指責或懲罰,好好陪在孩子身邊,找出不同的、滿足需求的行為方式。孩子們也能像阿停這般,逐漸找到一個自己喜歡也被人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滿足自己的需求。

最會這件事情的人,就是這群孩子了。他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做過大大小小的事情,讓其他的人對自己不滿;他們每一個人也曾經被做過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對其他人心生不快。但他們總是能夠分清楚,一個人在某些條件下所做的事情,並不能代表那個人的全部。他們也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某些行為,就全盤否定那個人的本質。

他們會生氣,但他們也會衷心地讚美。像是阿辰在和阿停激烈地衝突後,一時之間滿腔憤怒,但在不久之後,卻又能很誠懇地讚美阿停的球技。

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孩子們對人的認識十分真實,知道人就是會犯錯,偶爾會失控,也會有一些無可奈何、連自己都受不了自己的時候。

也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對人沒有過度美好的期許,才讓他們能夠如此溫柔,願意去信任與接納別人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