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 週三共學班課程紀錄

成員:六人(小一至小六,團體已運作兩年)
教育者:駿逸
助教:雅欣、小i



阿璇帶著剛做好的風箏,拿到附近的空地上試放。手工親手做的風箏在實際測試中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遲遲沒辦法好好升空。雅欣和她一邊研究,一邊試著改良修補。

最後她們去附近的河堤上試飛,河邊的大風毫不留情地將細細的杆子折斷了,她們鎩羽而歸,臉上笑瞇瞇的,看不出是不是有不開心。

「下次還要修補嗎?」臨下課前,我問阿璇。
她說:「帶回家修吧。」
大作家跟我討論了「有意識的寫作」,這實在是很難的事情。在我記憶裡,我第一次刻意要說什麼事情而寫故事,是在高二的作文課,那一次作文的評語是「文不對題」,但我覺得那是我高中生涯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即使它的分數是我作文分數裡最低的那幾篇。

我們試著討論她對「人類災難」的興趣。她說,她在意那些「人面對災難的恐懼」,我提醒他,人在面對恐懼時,有時不僅僅只是害怕而已。有的人會在那種時刻裡特別勇敢,有的人會在那種時刻裡一反常態地懦弱。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將她一直經營的「妖怪」放進災難的時刻裡,說不定會發生有趣的事。

有了個開頭,我們需要一些時間來醞釀跟等待。


阿琪畫了一會兒油畫,就開始研究食譜。

自從阿琪組了烹飪小組,本來孩子們都要從採買開始「一起玩」,但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出自主工作的能力,孩子們開始可以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直到佳琪將食材帶回來,再一起圍繞在桌子邊,一起分派、協調工作,在阿琪的指揮下完成一道點心。


這一次做的是草莓瑞士捲,切開之前賣相都還挺好的。


不知道是不是對環境累積了越來越多的信任,寡言的阿祐開始對我說一些簡單的句子。這次他練習使用鑿刀,計畫要做一輛卡車。

年紀最小的他,目前可能是混齡的最大受益者。沒在工作的時候,他有時會一個人在外頭玩,有時似乎睜著大眼睛,看其他人在做些什麼事。

至於阿廷,一接到他,他就垂頭喪氣地說:「我好想回家。」

上個禮拜,我跟阿廷、阿廷媽媽就已經達成共識了,我們都同意要讓阿廷在這裡花時間去面對、調整自己的狀態。

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說:「懶懶的喔?那你就什麼事都不要做啊。」
聽我這麼說,他突然就開朗了起來:「好啊,那就這麼辦。」

整個下午,工作室充斥著工作的氣氛,但他仍舊沈穩地用自己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下午。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這麼沈穩的個性好像做什麼都會成功。雖然完全沒有根據,但他投入工作的畫面,也許不會讓我們等太久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