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 旅行教育計畫

流水帳怕會顯得無聊,這次的紀錄,我就挑些有意思的說。
我們鄉下人的心情,你們都市人不懂啦
第一天報到的那晚,「我們鄉下人的心情,你們都市人不懂啦!」這句話,我大概聽了有不下二十次。

開始討論目的地的時候,地圖翻開,有一半的孩子想要去比較鄉下的地方,另一半的孩子則堅持要去城市裡。我個人也是比較傾向於往較非人工化的地方去,但孩子們非常理直氣壯,他們說:「我家就在鄉下,去鄉下旅行跟回家有什麼不一樣?」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城市的孩子身上,他們也不願意往都市裡去。

我被家住鄉下的孩子纏著磨著,他們說得越多,我就越是瞭解與心疼他們的「鄉下人情結」。孩子們說:「我們那裡連麥當勞都沒有,晚上只有路燈還亮著。」孩子們說:「我暑假都沒機會出去,都待在鄉下,爸媽都不放心我跟同學來新竹。」

我問:「你們喜歡都市的什麼?」他們說:「你們都市人不會懂啦!」也是,我的確是不懂。孩子們對討論目的地興趣缺缺,一顆小小的心,早就飛到昏暗的小巷子外那奼紫嫣紅的世界去了。於是,為了對孩子們「鄉下人情結」的心疼,也為了領略他們心中那「都市的美感」,我決定帶他們去「逛街」,但有一個條件:回來以後不能對其他人在這段時間內決定的目的地有異議;以及一個不強制完成的作業:回來要跟我說明,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都市的美感。於是我們分為兩組,「都市人」們和阿虎、建民繼續討論明天的目的地,我則帶「鄉下人」們去鑑賞都市的美感。

陪孩子走在新竹的大街上,我才發現,這些我高中寒暑假鎮日廝混的大街,竟然今非昔比得如此徹底。那間書店、那間冰店、那間小吃店,什麼時候都變成千篇一律的連鎖店了呢?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這個在田野間長大的、不折不扣的鄉下小孩,開始不喜歡大城市了呢?看著孩子們的背影,想起高中我也曾有過鎮日待在這個城市中流連忘返的日子,我似乎稍稍能夠懂得孩子們的心情了。

孩子們張大了眼睛,步履歡快地在大街上行走。其實孩子們的城市很簡單,也太過簡單了,也就是夾娃娃機、投籃機、麥當勞、擁擠的人群和打扮精緻的女孩子。也許可以找個機會,好好地和孩子一起讀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那些滿載著慾望、記憶或是希望的虛幻城市,既是城市的本質也是城市的表象,也許可以讓他們有多些眼光來看城市。

這是孩子領略的城市。




一盤一百元!黑店!
我們的午餐在鶯歌吃,十幾個人分坐三桌。

這次旅行體驗計畫本就有讓孩子自己規劃金錢使用的目的,同時也讓孩子自己買車票(買錯了也自己退票…)、自己點餐、自己算錢結帳。從孩子們手忙腳亂的狀態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自己完成這些事情的經驗真的不多;但從他們緊張又興奮的表情上,也可以看出練習「自己作主」這件事情,讓他們增長的自信。

不曾自己付錢的孩子,自己剛點完餐,也不管同桌其他人還在劃點餐單,就抓了錢就跑去結帳。老闆娘大概是被這麼小的孩子給弄糊塗了,把錢收下來後,才發現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先不說這家店是飯後結帳,這餐都還沒點完,叫老闆娘怎麼算錢來著。老闆娘醒過來之後,啼笑皆非地把錢拿回去孩子那桌還給孩子。對孩子來說應該是個很有意思的經驗,對老闆娘來說大概也是吧。

孩子們看到我們點了小菜,也跟著加點了一盤。沒想到,孩子們結完帳後大吃一驚,跑來我們的桌子邊小聲地嘀咕:「那小菜一盤一百!」「貴死了!」「黑店!」「我們新埔一盤才30塊!」原來是菜單上滷肉飯、麵等都有寫價錢,唯獨沒寫小菜的價格。

我們一邊覺得好笑,一邊也覺得這價格是有些貴了。我說:「這也算是學到教訓了,下次要點菜前,就知道要先問清楚。」

我後來才想起,原來我不是第一次吃這個虧了。之前還在機械產業工作時,有一年我去印度出差,休假日時我跟同事透過飯店的司機安排了一日的觀光。那天,我們就在印度的國家古蹟園區裡,就被一個貌似「園區解說員」的「自由解說人員」給敲了筆竹槓,在他熱情但簡短的解說過後,跟我們索取了50塊美金,在印度那個一頓四星級飯店的晚餐只要400元台幣左右的地方,這50塊美金可是一大筆錢了。

雖說這家鶯歌的小吃店未曾標注小菜的價格未必就是存心不良,但是出門在外,尤其是經濟不太寬裕的時期,先問價格就成為挺重要的事了。看樣子,不只孩子學了一課,我們大人也學了一課。

「跳車」的樂趣
之前的自助旅行活動中,小萱和她帶領的孩子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小知識:當日內,電車票可以在途中出站一次。也就是說,若是買新竹到鶯歌的電車票,當日內,可以在新竹到鶯歌的途中任何一站,下車出站一次,再回來搭乘電車,到車票上購買的目的地。在知道這個規則之後,每次坐電車,我就躍躍欲試,甚至也想過專程找一天去好好「使用」一下這個有趣的「權利」,但幾次下來,不是時間急迫,就是沒有心思與體力遊玩,一直都沒有適合的機會。

這一次機會可來了。我一上車,就開始四下奔走,跟孩子們詳細地解說這個有趣的規則,鼓動孩子們贊成途中「跳車」的舉動。經過簡短的討論,我們決定在名字聽起來可能比較有趣的富岡站「跳車」。

回程的時候,孩子們食髓知味,一直嚷嚷著要「跳車」。以後,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這個方式可以讓一日的旅行變得更有變化性。

孩子們怎麼這麼有勇氣?
富岡是一個小古鎮,非假日的早上,充滿了一種閒適的步調。我們和孩子在街上緩慢地逛著,吸引了不少街頭巷尾的目光。我們在富岡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建築和事物,譬如說長得很類似但各自不同的四棟相鄰的房屋、寫著「富岡之星」卻看不出到底是做什麼生意的招牌、招牌上寫著「貧戶免費」的禮儀社。諸如這些有趣的事情,我們都很想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有有趣的故事呢?

一開始,我們本想用猜拳的方式,輸的去問,但孩子們膽大無比,破不急待地就衝了出去,我們趕緊讓一個大人追了過去。在我們的經驗中,這些比較鄉下些的城鎮人,都非常地友善、也很喜愛孩子,除了語言不通的情況外,對於孩子的問題幾乎是有問必答,有些極友善的,還會送給孩子們小食物或是小禮物呢。

筱雯驚喜地問我:「孩子們怎麼這麼敢?」我直覺回說:「對啊!孩子就是這麼敢!」我也曾經想過,「為什麼孩子敢,而我不敢呢?」我對筱雯說:「我覺得,我們小時候也是這麼敢的,但我們被『教壞』了,這些勇氣,在那些『教導』中,被磨耗了、消失了。」

所以,我覺得問題不是「孩子們怎麼這麼有勇氣」,而是「為什麼我們長大了以後,就失去勇氣了?」而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我們的成長中找答案。



練習規劃金錢,練習規劃人生
小萱有收集月台票的習慣,她每到一個沒去過的火車站,就會買一張月台票。眼尖的孩子發現了,纏著小萱問東問西。後來,孩子問我:「我也可以買嗎?」我說:「當然可以啊,但是你要規劃好,可別沒錢坐車回來了。」

在這練習的過程中,我們也看見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有的孩子一進到7-11就出不來,花大把時間仔仔細細地挑選他想要吃的零食跟飲料,直到大家都受不了了才下定決心。有的孩子大大方方地買、大大方方地分給大家吃,沒錢了就是沒了,一點也不操心。有的孩子中午只吃一碗滷肉飯,好把錢「省」下來用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孩子在錢花完以後,才發現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離情依依地和手中的物品告別:「如果當初留一些錢下來就好了。」

在之前的活動中,曾經有家長在活動結束後質問我:「怎麼可以容許孩子不(好好)吃正餐,把錢拿去買玩具或零食呢?」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就是造成問題的原因。好好吃一頓飯,本來就是一件讓人覺得享受和美好的事情,為什麼有人會不想好好吃呢?想必是有某種更大的力量,比好好吃頓飯更大的力量,左右了他的需求和意志。還記得我們存的第一筆錢,買的那顆籃球、那件裙子、那輛車、那棟房子嗎?你是否和我一樣看見了,孩子正在發展你很希望看見的「延遲滿足」的能力嗎?而且,請注意,他並不是處於被威脅利誘的情境中練習,而是自發性的練習!不會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態度了,不是嗎?

但我也不是說,好好吃頓飯是不重要的。我想我們都同意,好好吃飯是人的基本需要,所以我們才會這麼在乎孩子是否有滿足這個需要。

「我不容許孩子不(好好)吃正餐」這句話,透露一種態度:「孩子要不要好好吃一餐,是我可以『掌控』的。」但我們要怎麼去掌控一個人的需要呢?很簡單,只要讓他覺得那不是他的需要,而是我們的需要那就行了。透過我們的各種勸導、要求與利誘,孩子們很快就能夠知道我們比他更在乎「他吃不吃飯」這件事情,於是他就可以把他「有沒有吃飽」、「有沒有吃好」這件事情的責任,不乾不願地交到我們的手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洗澡」、「睡覺」以及「求知」上。

我知道作為一個認真的父親或母親,甚至僅僅是作為一個有「成人自覺」的大人,在面對孩子的「不順眼」行為時,我們總是會有股莫名但深刻的擔憂,想要孩子快點學會些什麼、好好做到些什麼,希望他們成為像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好的人。但就像那些已經開始顯得八股的提醒所說的:「孩子的人生終究是孩子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不能「幫」他活一次。

延伸資訊:
照片記錄
課程資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