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想想課] 課堂紀事 20090611



延續上一堂課的「魔法陣學」,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更複雜的兩個圖形,其中會用到大量尺規作圖的「用圓規取距離」的概念。

不過今天沒有完成「訓練課程」。有一個原因是我錯估了小孩的先備知識,於是小孩在對圓的性質的理解上有困難,連帶操作上也出現障礙。小孩對圓的理解很有意思,他們將圓心、圓的軌跡以及半徑分開來認識,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學期的數想課已經有自己做圓規畫圓的經驗,但這樣的經驗顯然還不足以讓孩子們充分理解圓的複雜特性。我當下決定調整這堂課的目標,引導孩子在操作中討論每個步驟背後的「意義」,譬如作為圓半徑的線「為什麼總是要拉緊?」或是「圓的軌跡與圓心的關係」。這些操作的動態經驗以及視覺經驗,對孩子未來理解圓與弧的各種性質將很有幫助。當然,對孩子未來學習尺規作圖時,應該也會幫助不小。



不過,以這堂課來說,我最想讓小孩得到是「愉快的求知經驗」。若他將來國中遇不見一位好老師,而必得面對白紙黑字無聊至極的尺規作圖題目時,或許他會想起「兒時的魔法陣」,臉上可以微微地笑,於是那「缺乏理由且令人厭煩的練習」,就可以多一些快樂。

今天沒有完成,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不放水、不給孩子合格認證。教與學是雙方的互動,我身為教學者有屬於我教學者的改進空間,但孩子課堂上的分心與拖延也有責任。



未能完成,孩子們多多少少有些失落。若是為了培養所謂的抗壓力,而「故意設計」挫折讓孩子跌倒,這是一種「扭曲世界」的方式,接受這樣對待的孩子終究會以「扭曲自己」作為回應。但跌倒是人生中必然的事件,成人刻意讓孩子迴避掉,同樣也是一種扭曲。所以我今天決定不放水讓她們認證通過,並且徵求孩子們的意見,他們決定下次要再試一次。

今天還發生一件有意思的事。剛開始上課時,孩子們還沒進入上課情境,一直鬧烘烘的,我故意大叫一聲「不要吵!」孩子們被我嚇了一跳,但是孩子並不覺得我是在「罵人」(品超說有孩子猶豫了一下),他們很快就知道我是在惡作劇,大家笑成一團。我跟品超事後討論,不同的大人採取同樣的行為,孩子們是如何分辨其中的不同呢?只是孩子對那個大人的認識嗎?還是有包括整個情境呢?我們發現不分成人小孩都有這樣的能力,能夠這麼快速地區別人與人之間各種(小)動作所代表的「隱訊息」,這真是神奇又了不起的事。



最近我發現一件事情。一般來說,在跟新朋友(無論大人小孩)互動時,我都會十分謹言慎行,怕一不小心被誤解了什麼,造成什麼難以補救的誤會。而想想班進行了快一年,我現在跟孩子們互動時都很「隨便」。「你很煩耶」、「不要煩我」、「你再弄我我就把你丟出去」,像這種句子我還蠻常用的,當然我不是「很認真地這樣想」,小孩也能夠分辨,依舊笑嘻嘻地搗蛋。可是當我要求孩子們坐好,認真地對孩子們傾訴我的煩惱時,孩子們也能好好地聽我說完。我覺得孩子們應該也有與我類似的態度與心情,所以才能在課堂上不斷地切換放鬆與認真兩種狀態。

於是我發現,我過去常常「依據間接的資訊對他人的教育態度做評斷」的方式不太恰當,我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情境與「人與人的關係」,只著重在表面的行為上(而且是間接的理解),這其中很可能會有不少誤會。

與孩子們相處總是能發現人生裡重要的事。

更多照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