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想想課] 課堂紀事 20090507



昨天一位孩子的媽媽跟我提到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希望我在課堂上能夠幫忙解決。問題不太難,但也說不上簡單,造成困難的其實是學校的教學,孩子將難題帶回家後,卻變成媽媽與孩子之間的緊張。我答應媽媽的要求,在今天的課堂上要幫孩子們解決這個「學校製造的困難」。我在白板上寫下:

有一繩子長30公分,分成五段,每段幾公分?
(6)x5=30 -- (1)
5x(6)=30 -- (2)

問孩子:「是(1)還是(2)?」孩子說是(1),我問為什麼,孩子說「老師有教一個方法,『段』比公分『大』,大的放後面」。於是我將題目改了改,寫成:

有一繩子長30公分,分給五人,每人分到幾公分?
(6)x5=30 -- (1)
5x(6)=30 -- (2)

「人」跟「公分」沒辦法比較大小,這下孩子就覺得是(2)了。

孩子之所以搞不懂,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一般的教學方法總是在追求一個「快速又容易對」的解釋法或記誦法,卻不搞清楚概念本身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好引領孩子去走一遍。

我們回頭搞清楚6x5是5的6(6+6+6+6+6),5x6是6個5(5+5+5+5+5+5+5),然後開始討論6段、6人是什麼意思。我畫出一條繩子,要孩子分成六段或是六份,每段或是每份是「瓜」公分,「瓜」公分是多少公分我們不知道,那這樣這條繩子有幾「瓜」公分?如下圖:

 瓜  瓜  瓜  瓜  瓜  瓜



孩子算了算,是六瓜公分,也就是瓜+瓜+瓜+瓜+瓜+瓜。這麼一來,與上面的式子一比對,孩子就抓到了一些眉目。分成多少份(人、塊、段),就是幾個「瓜」,再來就是看「瓜」是多少「什麼」了。

接著我要孩子寫兩個故事,一個6x5、一個5x6,不願意寫的,可以找我口試。就這麼玩了幾次,孩子的答案雖然對了,但我覺得孩子應該只是抓到了些感覺,真正要能掌握,還是要等到孩子透過反覆辨識而真正熟悉了「代數」這個很抽象的概念(單位就是其中的一種),才能運用自如。而很多孩子在國中面對方程式時之所以捶胸頓足,往往也是因為這些基礎的概念當初都以「快又有效」的解釋方式帶過了,使得孩子在嘗試理解時遇到了才智難以跨越的鴻溝。



上完了這個部分,這次課堂的後半段,我特地請小夫來演講。小夫昨天跟前天都去大溪的一個平地原住民部落協助他們重建,這個部落的事件是一個很典型的強勢文化欺負弱勢文化的例子,也是一個典型的民主抗爭取得小小成果的案例;難得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去參與(其實只能算是參觀),不讓他來講講這個故事,想起來都愧對我教育者的自覺。

小夫的故事很精彩,雖然有孩子到後面沒了耐心,但大多的孩子還是興致盎然地聽到最後還延後一些些。包括小夫與部落人們的互動、部落人的生活方式、他們邀請小夫共食,都非常地生動有趣。

小夫還會再去,我已經邀請他在之後將這個經驗以講座的形式帶來教育中心與社區的大家分享,到時希望大家都來關心。這是這個島嶼的哀樂,也是這個島嶼的喜怒。

→ 小夫見聞(1)
→ 小夫見聞(2)

留言

  1. 我是跟平說只要問題問到最後要的是那個單位,
    那個單位的數字就是被乘數,
    以第二題來說每人分到幾公分?
    因為最後求的是公分
    所以是(6)公分x5人=30公分
    而不是5人x(6)這樣會變成30人
    也就是說答數要和被乘數是同單位喔!
    給大家參考

    回覆刪除
  2. 應該不是我對他說啦!
    而是我們一起看了不少題應用問題後
    引導他一起歸納出來的

    回覆刪除
  3. 雅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我突然想到我以前也是這樣背的,不過我也想到,我有碰到更心機的出題老師的經驗。

    如「30人,每六人一組,這樣會有幾組?」這題的「答案(5組)」與被乘數的單位(人)就不同了。

    我是蠻建議不需要讓孩子背太多名詞(如乘數、被乘數)或規則(大的在後面、答案與被乘數單位相同),重要的是概念的內涵,如30人6人一組,就會有5個6,也就是6加5次,就是6x5,腦袋裡有_+_+_+_+_的圖像,就不用記任何的規則了,當然也就不用怕規則用錯地方。

    說起來,大家應該多少有發現,這些題目都要有除法的「分」的概念才答得出答案。這類型的問題,在孩子學「分」的概念以後,加上日常生活不斷累積的具體經驗,就會掌握得更好更清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以前在學乘法的時候,也被這些題目整得顛三倒四,但後來我們也能掌握這些概念的關鍵原因。

    我覺得無論是采慈把孩子的困難提出來,讓我有機會為孩子解決,或是雅鈴跟我們分享一些方法,讓我們可以把孩子的困難討論得更清楚,都是很棒的事。請大家不要客氣唷,我們可是孩子教育事業上的「同事」呢。

    回覆刪除
  4. 6(人)x5(組)=30(人),
    你那是除法囉!
    是被除數不是被乘數吧!

    回覆刪除
  5. 對啊,妳說的沒錯。

    回覆刪除
  6. 謝謝老師和雅玲的幫忙!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