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記事 ] 20090218 ( 誰都是第一次)

今天小正一開始情緒很不穩定,但一進門看到我還是笑了出來,我很珍惜這份默契。

小正先是提到媽媽對電腦的處置,又零碎地談到爸爸太常教訓他,並且用他很不喜歡的方式,所以他很不滿。

我問他:「你是第幾次當小孩?」他說:「第一次。」我又問:「媽媽是第幾次當媽媽?」他:「第一次。」我:「爸爸是第幾次當爸爸?」他:「第一次。」我:「你覺得你小孩當得很好嗎?」他:「不太好。」我:「那爸爸當得不好也很可以理解嘛,第一次難免不太會啊。」他抗議:「他都當十幾年了!」我:「你當小孩也十幾年了,現在有很會當嗎?」他:「沒有很會。」我很喜歡他坦率承認的個性。我:「你覺得當六歲的小孩跟當十六歲的小孩有一樣嗎?」他:「很不一樣。」我:「那當六歲小孩的爸爸跟當十六歲小孩的爸爸也很不一樣吧?」他:「對。」我:「所以囉,還是第一次啊。」他情緒穩定些後,還是不願意開始上課,但時間當然不能白白浪費,我硬是順著他天馬行空的話頭接了些議題進去,我們討論關於他盲目相信權威的狀況。

他說:「社會老師說『歐洲人都歧視亞洲人』」。抓著這個機會,我跟他敘述〈有怪獸〉這部紀錄片的內容,以及現在新聞中包含大量置入性行銷廣告的情形,強調不經思考、未經判斷就相信某條訊息的危險。我也大致說明了英法百年戰爭造成法人對英人的負面情緒,並舉了個朋友在法國說英語被忽視,但一被發現是中國人會說中文之後,馬上又受到禮遇的例子,來反證這位社會老師的偏頗斷言。他自己馬上也舉了個例子:「高雄人都很熱情,北部人比較不熱情,所以也不能說台灣人都很熱情,或很不熱情。」我再次強調判斷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到這裡以後,我們都覺得應該開始上數學了,他主動要求我教他這次的進度「等差數列」,在做幾個題目之後,我發現他除了一些過去累積下來的困難之外,新的概念似乎都有初步的概念。「也許他開始認真上課了?」我不禁樂觀地這麼想。

我還是重新講解了一次等差數列的基本架構,設計了兩三個例題讓他練習,學期之初看起來還蠻樂觀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