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冬日活動記錄] 走路(六曲窩至水田)


註:日期搞錯了,2013年才對。

光合目前的單日旅行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士哲規劃的「走新竹」,一種是我規劃的「走路」。

在我看起來,「走新竹」反應了士哲的學養和關注,他將當地的歷史、地理素材放進一則故事裡,期望孩子在行走時帶著一份歷史感,甚而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因為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串連起一份更大的身世譜系,在這塊土地上生根而為人,不再如浮萍般對自己的來處一無所知。

「走路」沒有這麼寬厚的背景。除了我不如士哲的部分(學養、投入的心血)之外,也因為我生性懶惰,出門旅行時喜歡盡量不做準備,到了當地,再「享受」隨機應變和臨危不亂的感覺。

小孩們大多是熟人,要不是和我「走路」過,就是曾和士哲去「走新竹」。更有些孩子兩種旅行方式都經歷過,也都能自在享受。有位剛去過「走新竹」,還沒來過「走路」的孩子,他這麼問士哲:「今天沒有說故事嗎?」
士哲說:「沒有啊。」
小孩:「是把說故事的時間拿來坐車了嗎?」
士哲:「呃,你這麼說也對啦。」

所以,「走路」的另一個好處,是把教案的時間拿來移動,可以去更遠的地方。這個好處我也沒發現,多虧小孩提醒我了。這也提醒我,雖然孩子看起來常常一無所感,但其實他會分辨這些教學活動之間的差異。而分辨是選擇的開始。


天氣很好,孩子們心情也好。上次暈車的孩子吃了暈車藥,謹慎地坐在前面。後面擠著大多數自認不會暈車的孩子,一路嘻嘻哈哈地往出發點前進。


因為這次的路程與車班的關係,我們在關西有一個小時的空檔。我特地將採買點心的工作留下來,讓孩子們在這一個小時裡一起完成。

面對這一大堆公共的物資,我要求孩子們共同分擔:「這些食物、瓦斯爐和水,不會自己跑到山上去,要有人背才會上去。如果你想要吃午餐和點心,你應該要共同分擔這些部分。」

有的孩子趕緊選了看起來最輕的那部分,有的孩子卻拼命往背包塞東西。

這些選擇,孩子們是基於什麼內在動機呢?是偷懶嗎?是逞能嗎?如果是,那又是為了什麼想要偷懶呢?又是為了什麼而想要逞能呢?

時常和孩子相處時,我會帶著一份「成人的責任感」。這份責任感,並不催促我去規範孩子的行為,而是讓我更積極地關注孩子們的行動是否帶著委屈。對我來說,成人的責任在於讓孩子們成長為自在、自由、自我期許與約束的人。外在的適切行為,是孩子身心健康、心智成熟的自然表現,而不只是規範或規則下的妥協或盲動。


分配完物資,我請孩子們拿出地圖,開始介紹我們今日的路線,包括起點、終點、總長度、大致的路況、行走的時間等等,讓孩子們對今天的行走有初步的心理準備,特別是今天的路程裡有一段極陡的上坡。


轉了車,我們到了六曲窩。此地舊名為六畜窩,本是泰雅族人活動範圍,後來逐漸被開墾的漢人佔據。探路的時候,我們從當地的伯伯口中,聽說這裡曾經有大規模的採礦工程,也曾有過一時榮景,但礦業蕭條之後,山谷又回復到原來平靜的樣子。我也在網頁上看到,六畜窩附近的林地,曾經是板橋林家的產業。林家透過與日本政府不清不楚的關係,取得了土地的所有權,而本來就在土地上生活的客家人們,突然就變成了佃戶,得要繳交佃租給林家。

每一個時代,都有這些不清不楚的故事。


然而,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這些故事我沒有刻意安排要對孩子們說,孩子們就只是無憂無慮地消耗著精力。面對著極陡的上坡,孩子們還是能夠像這樣奔跑著向前。


路旁的放山雞,廟宇的奇特裝飾,都是我們談論的話題。少見多怪,是旅行的重要樂趣。


這次有兩位在荒野保護協會長大的孩子參加,他們對生態有著高度的敏感,也帶動了其他孩子對自然生態的觀察。


我將兩公里長的上坡切成兩段,間隔了豐盛的午餐,讓孩子們自己試著煎香腸和熱狗,夾著麵包吃。之前和我一起出門,有煎香腸經驗的孩子,不遺餘力地吹噓自己煎香腸的技術有多好,讓其他沒有經驗的孩子躍躍欲試。


走路之後,東西都會覺得特別好吃。


在山林裡慢慢吃午餐的人,也特別好看。


先吃完的孩子,往溪邊玩了過去。水窪、大石頭、碎石坡,每一樣都可以好玩。


結束休息,我們繼續前進。慢慢地,孩子們因為體力差距而彼此拉開了距離,有的孩子超前到可以在前面躺下來睡覺,有的孩子在後面氣喘吁吁。

我提議領先的集團為後面的人分擔一些公共的物資,讓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趕上公車。這對孩子們來說,可不是一個「公平」的提議。

孩子A:「剛才不是說每個人都要背嗎?」
孩子B:「我已經有背東西了啊!」
我:「你們說的都對。可是,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體力好的人不幫忙多負擔一些,那些體力不好的人會走得更慢,這樣我們所有人都會趕不上公車。」
孩子A:「那我們先上車不就好了。」
我:「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我不能丟下他們,自己回家。」

有些孩子被說服了,有些孩子本來就心存體貼,有些孩子出於無奈,或者,我想是以上三者都有一些。我們終於決定回頭去幫忙分擔些物資,這讓整個隊伍都加快了些。


一路上,士哲在後面陪落後的孩子們談天說地,隨手拿起一些東西,玩耍取樂。


我帶著幾位好動有體力的孩子,爬上爬下,前前後後地探險。


或者躲起來,想些法子抓弄後面的人。


譬如說,用芒草花夾道歡迎,把士哲妝點得像是偶像明星。


過了最高點,就可以俯視水田部落。從這裡開始都是下坡,也是風景最好的一段路。


探路兩次,活動一次,我來三次都是不同的天氣,有不同的景致。真是一條值得一來再來的路徑。


孩子在路邊發現一把柴刀,討論著究竟是主人忘了,還是故意留在這裡,稍晚還要來繼續工作。


自由自在的小孩,時常會有莫名其妙的舉動。語昕她扛著這根粗重的木頭,走了至少一公里這麼遠。一路上沒有人笑她,也沒有人稱讚她。沒人知道她到底這是為了什麼,我猜她自己也不知道。

是為了好玩吧。

當她在做時,沒有人阻止她;當她放棄時,也沒有人勸她要繼續。這種對大人來說「一點用都沒有」的事情,在孩子們之間,時常是非常自然,也用不著追問理由的。


不過,倒是有人想要參與。休息的時候,耀嶸跟語昕借了樹幹來,想要試著做一個十字架。


上次我來探路時,在路旁發現了一隻斷氣的貓頭鷹。我向孩子們說了,沿路我們留心注意,沒找著那只貓頭鷹的屍體,卻發現這個牌子。是某位有心人埋葬了貓頭鷹嗎?


這一個美麗的立體網,也讓幾位孩子停下腳步。


同行的大人裡,有一位是荒野保護協會的解說員。她指出咬人貓這種大名鼎鼎的植物,讓孩子們辨識。


在一個彎道,我們偶遇一家黑狗。狗媽媽帶著小狗,神經緊張,大人們請孩子盡可能溫和安靜地繞過,也向孩子們解釋,狗媽媽在保護小狗時,會特別神經緊張並更有攻擊性。


再遠再累的路,也有盡頭。領先的孩子們坐在護欄上,等待落後的孩子們。


回程的公車上,有的孩子睡著了,有的仍舊輕微亢奮著。

沒有購物、沒有大餐、沒有零食、沒有遊樂器材、沒有知性的導覽,只有草木、鳥獸、山川和人。像是這樣的旅行,我們和孩子都很享受。

一次次出門,一次次回家。

留言

  1. 很喜歡您對孩子們的方式
    同時我也很愛走路
    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和您們一起走路!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