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



當孩子受了委屈,或是受到傷害,你是否曾經如我這般想過:「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那就不會了。」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在場,我們要採取什麼行動呢?

擋在他的身前,可以為孩子擋住眼前世界的危險,但也同時讓他看不見世界的美好;站在他的背後,可以給孩子支持,但也同時讓孩子離不開對我們的依賴。

只是,即便他們始終不離開我們,我們也終究要離開。

我知道,我們就是想要一直牽著他的手。多麼非理性,我們也知道。這禮拜有位孩子出了車禍。孩子在車庫裡踢球,車庫是一個長形的室內空間,平常不會有車進出,車庫的出口則是一條車流量少的馬路。不知誰把球踢出了門口,一位孩子跑出去撿,有一輛摩托車緊急煞車而倒下,騎士輕微擦傷,孩子身體沒事,而雙方都受了驚嚇。

有一位長輩當時在現場,他氣急敗壞地對孩子說:「我叫你不要出去、不要出去好幾遍了,有沒有?有沒有?你就是不聽!」在屋子裡談話的媽媽和我到了現場,剛好看見這一幕。

本來就大聲哭泣的孩子,哭得更是大聲,什麼話都不能說,什麼話都聽不進去。

媽媽去察看騎士,送騎士去醫院。我把孩子帶進房裡,士哲則把其他也受到驚嚇的孩子們一一撿起來,到另外一個空間去。

孩子進了房裡,仍然哭個不停。我問他:「你很怕對不對?」他點頭。「你怕被罵?」點頭。「你也怕自己差一點死掉?」點頭。「你也怕對方受傷很嚴重?」點頭。「還有嗎?」搖頭。幾個問題下來,我聽見哭聲變得小些,聲音裡少了些歇斯底里,多了些冷靜。

我問:「最怕哪個?」孩子說:「被罵。」

「那你現在不能再哭了。媽媽或是其他大人要罵你,是因為擔心你在這件事裡沒有學到東西,像剛才那位爺爺對你大聲講話,也是因為他很擔心你受傷,我們都沒有見過他這麼大聲說話,對不對?」點頭。

「如果大人們知道也相信你已經學到了教訓,那大人們就沒必要罵你了。即使還是會被罵,也不會罵得太兇。對不對?」點頭。

「那你要停止哭了,哭會讓你沒有辦法想事情。我們現在趕快來想想,我們學到了什麼,讓大人們知道我們已經學到了。」孩子慢慢地收了聲音,慢慢地收了焦慮,跟我一起坐在白板前。



從撿球開始,我們把這件事情拆成幾個環節,一個一個去檢視我們可以改變什麼,讓我們往後得以不再陷入這種危險。

撿球、先看左右再出去撿球、小心不把球踢出去、不在車庫踢球、再也不出門。

「可以不撿球嗎?」我問。「一定要撿啊。」孩子說。我試著說個笑話:「就不要撿啊,都買新的不就好了?」緊張中的孩子一點都不覺得好笑,反而認真地回答:「那太浪費了。」

「哪出去前先看左右有沒有車?」我問。「我知道要先看,可是有時候會不小心忘記。」孩子真實地說。

「那可能不把球踢出去嗎?」「不可能…會控制不好。」

「那不在車庫踢球?」「那要在哪裡踢?」「公園呢?」「公園旁邊也都是馬路。」
仔細想想,我還真的不知道哪兒可以讓孩子安全地踢球。

我說:「可是如果都想不到辦法的話,大人就不會相信我們可以讓自己安全,這樣大人就會不想讓我們出門,而且他們是有道理的。」點頭。

「所以還是要想個辦法啊,來,我們再重新想一次。一定要撿球、有時候就是會忘記看左右、還是很可能會把球踢出去…」
孩子想到:「如果裝東西擋住,讓球不會跑出去呢?」孩子在白板上畫了個圖(上圖左下),說明他的想法:「如果把我家前面這一塊圍起來,藍色這邊都圍起來,要很高,球才不會從上面飛出去,這樣球就不會飛出去了。」
「我覺得很好耶,好方法。」讓環境變得更安全更保險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策略。「可是好像有點小,而且還是有很小的可能會讓球跑出去。」

「那去學校踢球好了,學校有操場。」
「這也很好。那這兩種我們要選哪一種?加裝東西這種方法有一點小風險,可是很方便,想踢球就可以踢球;去學校踢是很安全,不過就不能想踢就踢了。」我試著幫孩子把選擇與後果分析得更清晰,避免孩子草率地決定。

孩子仔細地考慮了幾秒,下了決定:「我還是去學校踢好了,媽媽平常應該有時間帶我去。」
「你要想清楚唷,如果你今天決定再也不在車庫踢球,就表示以後就算媽媽沒空載你去學校或足球場,你也不能在車庫踢球唷。這表示你以後踢球的時間一定會減少很多,你真的要這樣嗎?」

孩子再次仔細地想了想,鄭重地下了決定:「我還是去學校踢好了。」

後來,這位孩子和媽媽說明他的想法。

更後來,我和媽媽談,媽媽說:「今天剛上駿武老師的課,駿武說,孩子越有情緒的時候,要對孩子越溫柔。」

可是很難,我們都知道。和「不要以為自己總是能擋在孩子面前」、「不要因為我們的不在場而責備自己」,同樣難。

我們不可能一直在孩子身邊、前面或後面為孩子擋風雨、出主意。

當我們有力氣,我們應該要改變這個世界,讓它不這麼危險與粗暴,就像孩子想到的改變環境的方法,或是為孩子爭取夠多的安全的足球場、大眾交通工具、餐廳、道路,以及其他所有的公共空間。如果這個世界就是有些我們改變不了的危險,我想我們該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的方法。

留言

  1. 您好!我是台中市逢甲國小二年甲班的家長。
    剛好上個月我們班,全班戶外教學騎腳踏車,結束後的休息時間,某個孩子不小心受了傷,孩子們都受到驚嚇與學習。

    我想把這篇文章,和另一篇「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其他孩子)」,刊登在我們班的班報上,與家長們分享~會註明出處。
    但不知文章作者是?(駿逸?)謝謝!
    版主回覆:(2011-06-05 10:44:38)

    友友媽妳好,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駿逸,另一篇文章〈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其他孩子)〉的作者是士哲。
    謝謝妳喜歡並使用它們。

    駿逸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