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其他孩子)

這是〈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這篇文章裡的同一時間,士哲和其他孩子們在進行的工作。

文字 / 士哲

今天上課前就發生了大事。

我和駿逸在室內和一位媽媽說話,其他小孩和家長們在外面的車庫,小孩正在踢足球。這時候,小孩A衝進來,大喊:「小庭闖禍了,小庭闖禍了!」我們出去的時候,小庭已被扶到車庫裡,坐在地上哭泣。駿逸去處理小庭的情緒,我則到外面的馬路上,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位婦人跌坐地上,車子橫在一旁,他說他的右邊大腿很痛,沒辦法好好站起來。小庭的媽媽和另一位媽媽將她送往醫院,而小庭已經和駿逸進入室內,我則帶著其他孩子,在教室旁邊的樓梯上,開始談話。

至此,我們看了很多現象,而在這些現象背後,有著什麼不一樣的說詞呢?

有兩個孩子目睹了事情的經過,一個孩子則只是聽到(還有另一個孩子,那時還沒到場)。但聽到的孩子一樣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或許,在他們的年紀,還沒有被媒體上氾濫的災難訓練出一番「事不關己」的本領。首先,我請孩子說出他們剛才看到的經過。無論有什麼具體要談的事情,這件事都是最首要的,尤其當他們剛面對一件令人害怕的事。

事情的經過:小庭追著足球,追到了車庫外面(這時,旁邊有一位家長大喊,要他別出去),這時有一輛機車騎過來,為了閃開小庭,撞上了足球,結果就跌倒了。

這是我們「討論」出的事實。這個討論的目標,是把那些加油添醋,誇張的部分排除掉。譬如什麼車子騎得很快,其實小庭有被撞倒等等的。加油添醋出自於恐懼,又會回過頭來增強恐懼。理性地把它們排除掉,才能專注於事實。

說完了事情的經過,接著要說的是感覺。

孩子們普遍都感到害怕,理由如下:害怕可能會出人命,害怕小庭會受傷,害怕那個跌倒的人會受傷,害怕會挨罵。其中,第一點又是最顯著的,所以我馬上告訴他們事情的經過(那時,我還不知道送到醫院診斷的結果):那個人被送到醫院了,他說他左邊的大腿很痛,最慘的狀況,可能是他的腳骨折,但是不會出人命。

接著,我請孩子做一個練習,去想想看,為何小庭會哭的這麼傷心。小孩原先只想到一個答案:害怕被罵。對他們而言,對挨罵的恐懼,要遠比對死亡的恐懼,來得具體的多。我幫他們補充了這點:一台行駛中的機車從你身邊擦身而過,本身就非常可怕。我希望他們能瞭解小庭的感受,唯有這樣才有可能同理他。

我想,發散的談論到這裡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接著我想要處理一些具體的事情。

首先,是對小孩A大喊「小庭闖禍了!」這件事的處理。這件事情,或許不至於會傷害到小庭,但是當他說這件事是「闖禍了」,而且略帶著一種旁觀的戲謔來說這件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必須深談的事情。

首先我們談「闖禍」。我們談的問題是,在這整件事情裡「誰做錯事了?」一些人覺得是騎機車的人,一些人覺得是小庭(有一個傢伙覺得是球)。其中,覺得是小庭的人又佔多數,理由是,如果當初他有聽話(聽在旁邊大喊的那位家長的話),就不會出事了。他應該聽話,但他沒有,這是他做錯的地方。

這絕對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是,從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卻可以看出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孩子們認為這是「聽話與否」得問題,而不是「自己沒有小心,沒有注意」的問題,乍看之下,似乎有理,然而這卻也是個卸責的藉口:何以不是小孩自己負起責任,而是要按照他人的指示做呢?即便小孩或許還沒有「能力」,但這也是一件需要培養和練習的事。我們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

「如果今天在旁邊的大人正巧是個壞人,給他一個壞的建議,那他還是應該聽嗎?」
「不應該,他一定看的出來阿!」
「有時候好人壞人長的都一樣。如果長的都一樣他還應該聽嗎?」
「可是那個家長不會騙人。」
「如果今天剛好不是他,而是別人呢?」
「他還是不應該聽。」
「他只有一個辦法可以不聽,就是他把那個人說的話,在腦袋裡好好想過一遍。才知道該不該照他的做。」

我的重點是,小庭不是錯在沒有聽話,而是錯在沒有想過。小孩一樣要為自己做的負起責任,而培養這項能力,正是我們一直想要做的。

談完了闖禍。我又重提小孩A的事情,這次的焦點完全放在他身上,其他的小孩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聽。小孩A表示,他就是會忍不住想把這件事情告訴大家,他很想講。但經我的詢問,他又不想把這件事情告訴同學,而只想告訴老師,還有家長,甚至學校的老師,他也打算去說。這無疑是一件會惹小庭生氣的事情,我告訴小孩A,如果這樣,小庭一定會生氣。他說:「可是我就是很想啊!」

這顯然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處理的事情,真正徹底的作法,應是去搞清楚,究竟為什麼對小孩A來說,告狀這件事有這麼大的重要性。但這沒有辦法在一次談話裡面完成,而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耐心。

我向小孩A重申,如果他這麼做,小庭一定會生氣,而且,他不能只是因為他想,就傷害別人,除非他同意別人也可以這樣。當然,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他身上。

我們最後討論了等會兒出去外面走路的安全細則。長談到了尾聲,整整一個半小時。整體來說,我有三個具體的目標:第一,抒解孩子對這件事的恐懼;第二,瞭解他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並從中抓出有教育意義的部分深談;第三,制定一套具體的,上路時能運用的規則。對孩子而言,這一定是一件十分震撼的事情,會一直留存在他們記憶裡。事情發生了,傷害出現了,然而,結果的好壞,自始至終,卻還是長我在我們自己手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