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的秘密

什麼遮住了月亮?知識遮住了眼光!

    十年前問同年齡的孩子月亮為何有時圓有時缺時,幾乎沒有人知道「標準」答案,這次竟然有好幾個孩子說得出來。課才剛開始,就給我說出最後的答案,這不是沒戲唱了嗎?

        現在資訊發達,小孩學習的起步 也更早,對於他們是否真的理解月亮盈虧的原因,我半信半疑。而且其他孩子仍憑著直覺認為月亮是被遮住的,面對這兩種不同的起跑點,我試圖把已經知道答案的 孩子拉回原點,「很久以前的人沒有上過月球,也沒有望遠鏡,更沒有老師教他們科學,卻能憑著觀察與想像而知道月亮盈虧的道理,這是怎麼辦到的?」

 

        我請他們每個人在紙上畫出自己 看過的月亮形狀,然後討論這些形狀的可能性與成因。有人說,月亮是被雲擋住了,也有說是被隕石擋住的;至於「知道」月亮不是被擋住的孩子,也能說得出有力 的理由來反駁擋住的說法,例如「怎麼可能每次都剛好擋住那個形狀」,這個理由牽涉到了天體的規律,我忍不住以牙還牙:「有可能哦,就像太陽也是剛好每次都 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於是接著討論如果是被擋住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也就是先看看「月亮被擋住的樣子」,然後才釐清為何月缺不是被東西擋住。同時也 讓自以為「知道」的小孩,能得到更完整的理解。

 

        之後我用投影片秀了一些月亮的 照片,其中刻意摻雜了幾張「日食」的照片來混淆視聽。看了一輪以後,孩子們都沒人看出異樣,甚至我舉其中一張日食的照片問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形狀時,先前 「知道」月缺成因的孩子,依然以同樣的理由來解釋(跟日地月三者的位置角度有關),信誓旦旦的說那就是月亮。這就是「知識」帶給人的限制啊!知道的愈多,卻 讓人看見的愈少!

 

        知識的形成必須經過反覆的猜想 辯證,但討論的時間有限;畢竟來日方長,孩子們有的是時間慢慢思索心中的疑問(如果大人願意給他們時間的話),這堂課的目的不在教給小孩知識,只求引發其心中的懷疑和想像,培養愛智的 興趣。最後我使用了一顆球和投影燈光來模擬月形,給小孩體驗一下不同觀看角度下的月亮。


       下課後有個原本知道月亮為何盈虧的小孩跑來問我:「那到底月亮的秘密是什麼啊?我都被你搞混了!」我想這就是知識的開始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