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生命課 / 《都是你的錯!》 / 《不是我的錯》

這禮拜我們討論兩個故事:《都是你的錯!》以及《不是我的錯》。這兩個繪本共同的主題,是在談「承認錯誤」這個概念。有以下的討論(紅色的部分,是我想要在記錄中做些說明的部分):
你會承認錯誤嗎?
我:河馬會承認嗎?
孩:會!
我:為什麼?
孩:因為他做錯事。
我:真的嗎?要是你們會承認嗎?
孩:看情況。
孩:不會。
我:如果不會被處罰呢?
孩:不會。
孩:會!
孩:可是如果不承認,被抓到會被處罰得更慘。
孩:不會,因為會被罵。
我:如果也不會被罵呢?
孩:不要!
我:你們有被我罵過或處罰過嗎?
孩:沒有!
我:所以如果你在這個班級做錯事,你敢承認嗎?
孩:敢。
孩:不會,因為會被別人罵。
我:誰會罵你啊?又沒有別人知道?如果不會被罵,你會承認嗎?
孩:好啊。
我:承認以後你會想做更好嗎?
孩:要看看。
我:有些事情會不想做更好唷?
孩:像寫功課,寫生字。
我:那不小心弄到人,會想要承認,然後以後做更好嗎?
孩:不會承認,但是會做更好。

我:那如果不會被處罰也不會被罵,會想承認以後做更好嗎?
孩:好啊,不對,要看看!要看看!
我:你還是不相信不會被處罰不會被罵後?
孩:對!

不承認的原因是「害怕被處罰」,承認的原因是「害怕被處罰得更慘」。在這段討論中我們清楚看到,對於孩子來說「承認錯誤」的重點不是負責,也不是為了要對自己或他人有個交代,而是在「處罰」。我想這不是我們要傳達給孩子的價值。我想我們希望孩子的是能夠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並且據以反省、改進,做得更好。

有孩子說「不會承認,但是會做得更好。」這個表述說明了孩子「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動機與意願,同時也表示他是願意「對自己」負責的。但他不願意對外在世界坦承,因為害怕被罵或被處罰。我想我們不能否認,在某些情況下,處罰確實賦予了孩子「不坦承」的理由與動機。

另一方面,即使我再三聲明,也確實地實踐我不打不罵人的態度。但孩子們仍舊不能相信「有不打不罵人的大人」。我對這樣的孩子懷抱著一種擔憂,他們對世界的可能性與信任已經不再開放而有彈性。我想有一定的機會,這樣的孩子會成長為冷漠的大人。

接下來的討論,我刻意排除掉「處罰」這個原因,才能更深入地追究了「承認錯誤」的其他可能理由。

我:有一個東西被弄壞了,如果真的是你弄的,你會承認嗎?
孩:不會,我會跑走!
孩:我會承認!
我:為什麼?
孩:因為他想被罵!
孩:因為說謊會下地獄。
我:如果會被罵呢?
孩:也會承認!
孩:不會被罵才要承認!
我:那如果不會下地獄呢?
孩:會!因為媽媽說如果做錯事承認的話,處罰會比較少。如果說謊處罰會更嚴重!
我:所以是因為怕處罰更嚴重才承認囉?
孩:可是說謊本來就要承認啊!
我:所以大家都會承認嗎?
孩:不會。
孩:會。
我:如果承認要坐牢或者被殺掉呢?
孩:如果說謊的話,以後被發現會更嚴重。
我:如果不會被發現呢?如果可以逃很遠不會被找到呢?
孩:我要逃到外星球!
孩:我要承認!
我:為什麼?就算不會被找到也要承認?
孩:會!
我:為什麼?
孩:因為他會心裡不舒服。
孩:因為一人做事一人當。
我:你的意思是說,你不承認會一直想,心裡會不舒服嗎?
孩:對。
我:你們有這樣的經驗嗎?
孩:我有過。
(孩子分享經驗,基本上都是某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又沒有辦法處理,只好用不好的方式去滿足。)

「就算不會被找到,我也要承認!」這是今晚最撼動人心的表述。

與「會不會被處罰」無關,也與「有沒有人已經發現了」無關,承認錯誤的理由就只是「無愧於心」。我認為這是很高尚的情操,也相信這是人類所普遍共有的。只要不被其他的理由「遮住了」,好好地認識它,這種與生俱來的情操就會逐漸堅強、茁壯,有一天就會長成「無愧於天地」的胸懷。

其他還有些有趣的討論,關於
太陽跟影子:
孩:為什麼跳蚤這麼小,影子這麼大?
孩:因為炸猛離太陽比較近。
我:所以是太陽比較近的,影子比較小?
孩:又好像不是!
孩:應該是看起來比較遠,所以比較小!
孩:為什麼這個樹都是黑色?
孩:因為沒畫好!
孩:因為太懶惰。
孩:是一個東西把它遮住了,所以暗暗的。上面亮亮的地方,是因為沒遮住!

你會去告訴老師嗎?
孩:告訴老師會有糖果!
我:每次都有嗎?
孩:要很困難的事情才有,老師會臉紅紅的!
我:告訴老師會有不好的事嗎?
孩:上課講的話,老師會說為什麼下課不講。同學就說:「我回來要講的時候就已經上課了啊!」
我:那老師怎麼說?
孩:老師說:「其他小孩為什麼就可以?」

這段討論讓我們發現,對孩子來說「告訴老師有人被欺負」的重要價值之一,是「有糖果可拿」。

如果你們被欺負會求救嗎?
孩:我會!
孩:我會告訴老師!
我:你希望他被處罰嗎?
孩:不希望。只是希望不要被欺負。

這段討論說明孩子去「告狀」,有時只是單純地希望「被協助」,而不是希望對方被「處罰」。

人可以打人嗎?
我:書裡這人說:「不關我的事,我才打一下耶,而且又不是先打的。他自己也怪怪的啊,我覺得他自己也有錯。」
孩:有打就有錯!
我:為什麼有打就有錯?又不是他先打的,而且搞不好他自己也有錯啊!
孩:人本來就不行打人啦!
我:為什麼不行打人?
孩:除非他做錯事!
我:書裡這個人這麼奇怪,一定是有做錯事!
孩:譬如我偷拿別人的紙,去跟老師說我要打他,老師會說:「奇怪耶,這種小事你也要打他,去罰站!」
孩:要看事情嚴不嚴重!
孩:傷害到人就可以打人!
孩:傷害到你的心就可以!
我:那你們上課沒在聽,就傷害到我的心囉!那我要打人囉!
孩:哈哈!
孩:四年級的姊姊說有媽媽說小孩不乖的話老師可以打,打到死都沒關係。五年級的老師還會摔椅子!
我:為什麼媽媽可以決定小孩要不要被打?
孩:因為是她生的?
我:所以每個人覺得可以打人的程度不太一樣。有的人覺得有理由就可以打人,有的人很容易就會覺得自己有理由可以打人。有的人跟我一樣,覺得不管怎麼樣都不能打人。
我:像這本書後面的照片,有的人覺得有理由就可以殺人、有理由就可以排放廢氣、有理由就可以丟原子彈讓很多無辜的人死掉。所以有的人也覺得,有理由就可以打人或欺負人。我也不知道哪一種是對的,你們想想看。

《不是我的錯》這本繪本將孩子間常見的「強勢與弱勢」的糾紛,與成人世界的戰爭、工業污染等等現象擺在一起,呈現了一個現象:人(無論長幼)往往會用各種理由合理化自己對他人的侵犯行為。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合理化的「程度」。有的人覺得有理由就可以欺負人,有的人覺得有理由就可以打人,有的人則覺得有理由就可以殺人。「正當不正當」並不是重要的,因為對欺負、被打或被殺的人來說,沒有一種理由是正當的。

我並非主張「絕對的自由」,也不是主張「把監獄裡的人都放一放吧」的浪漫主義者。但我的確主張毫不懷疑地秉持「有理由就可以做」的價值觀,是不妥當的。這便是這節課我們在探究的事。

本週我們讀的書:


《都是你的錯!》


《不是我的錯》

留言

  1. 當蚱蜢離太陽太近,
    就變成炸猛了…
    版主回覆:(2009-12-28 16:11:05)
    眼真尖 XD

    回覆刪除
  2. 非常讚!
    版主回覆:(2009-12-28 16:11:11)
    感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