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上的 / 特別節目:耶誕節與個人節日創作



適逢耶誕節,剛好又講到台灣的信仰,所以就來談一下台灣的節日。另外也想讓孩子稍微輕鬆些,玩點好玩又有創意的,平衡一下這堂課我說得多她們說得少的狀況。我帶了三份資料和孩子一起讀。一份是台灣法定假日的列表,一份是關於「節氣」、類似歌訣之類的文章。孩子們對於一些法定節日的瞭解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少,譬如二二八紀念日、三二九青年節等節日都完全不知道。其中二二八紀念日還是有放假的。假放了卻不知為何而放,讓我有些錯愕。

另外一份資料,是兩則外電新聞,分別是報導「美國一機場因猶太教人士提出異議,而將應景裝飾的耶誕樹從機場撤除」,另外「英國及美國等有基督教或天主教大量人口的國家,許多政府機關、民間公司團體,為了尊重宗教自由(或避免落人口實)而開始不使用『Happy Christmas』而改用『Happy Holiday』」。而基督教或天主教人士則主張教徒應「回歸聖誕節」的本質:「沈思與反省」,而不是大肆地慶祝或歡鬧。

我問孩子:「你們這兩個禮拜,有沒有做跟耶誕節有關的慶祝活動?」所有的孩子都有。我又問:「你們有誰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教徒的?」僅有一位孩子雙親有信仰,但她本身並不持續地上教堂。

這是一件值得我們考慮的事。為什麼有些信仰這個宗教的教徒主張「這是紀念日,而非佳節」,而不見得有信仰的台灣人,卻舉國投入這場「慶典」呢?而每一個孩子無論有沒有信仰,都無選擇地投入這些與耶誕節有關(但僅止於表面)的活動之中,這種一致性,是否妥當呢?

當然,也有人主張「不過就是找個機會歡樂一下,有何不可呢?」

耶誕節、情人節被消費主義綁架並不是新的議題。而教育活動的項目與內涵逐漸集體化並且膚淺化,也逐漸地在我們的周遭明確了起來。

我當然不反對歡樂一下。但歡樂有許多種方式,節日也有很多種,不見得要借別人的過,當然也不必用別人的方式過。這或許可以視為一種「讓自己的影子更實在」的方式。

我們的耶誕節「特別慶祝活動」,就是「訂自己的節日」。以下是孩子自己訂的個人節日。

孫靖淇個人節日表
1月2日 繪畫節
2月7日 飛鼠大大節
2月23日 恐龍來我家紀念日
2月24日 阿虎生日紀念日
3月3日 笨蛋超笨節
3月8日 三八變瘦節
3月18日 媽媽生日節
4月17日 看到雪花紀念日
5月12日 自己生日紀念日
6月6日 看彩虹紀念日
7月7日 笨笨節
7月8日 吃吃節
7月1日 哭哭節
8月7日 不飯節
10月10日 兩個十節
11月31日 萬聖節一個月
12月5日 好友生日節
12月12日 雙12節
12月24日 阿虎姊姊打噴嚏節
12月20日 看戲節
12月400日 (未來)

當然也可以過別人的節日,借一下別人的方式,沒什麼不好(雖然我不免有些擔心)。但是也可以:「自己過自己的節,自己的節自己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