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上的 / 「我們」與「你們」,「強勢」與「弱勢」

作為一個飄零、卻又依附著大陸的海島,台灣是一個不斷有族群移民進來的島嶼。這塊小小的土地上,人們也因此形成了多元而複雜的文化。


這堂課的目標不只是歷史,而是要談對歷史的各種「看法」。忠諺說看法就是:「看的方法」;媛媛說:「還要加上想法。」琪琪做了總結:「各種『看』的想法。」課程一開始,依照上節課建立的默契,我讓孩子們試著分析自己對「原住民」的認識。



在孩子們想過、也三兩一組比對過對原住民的「看法」之後,我開始加入新的「看法」。我先介紹人類演化的「同源說」以及「多地起源說」,接著開始讓各種族群依照年代「移民」進入台灣。先是台灣已知最早史前文化代表之一的「長濱文化」;接著是可能為現今原住民族群先組的「大坌坑文化」;然後是佔據西台灣的荷蘭人;接著是趕走荷蘭人的鄭成功;擊敗鄭成功的清朝,當時大量移民來台的漢人;擊敗清朝的日本;從日本手中接收台灣的國民政府;近十年來在台人口已經跟原住民相當的外籍配偶。

誰是「原住」民?對「後來」的人來說,先來的都是「原住」民。在這漫長的移民史中,新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的嫌隙從未間斷,有的時候原住民驍勇善戰,有的時候是新移民船堅炮利。人們在各自的立場上結黨聚社,把這個島嶼上的人分為「我們」與「你們」,互相攻擊、爭奪資源。

為了讓孩子穿越「我們」與「你們」的迷霧,我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孩子們輪流用各種「條件」分類「我們」與「你們」(譬如有沒有穿布鞋),並且彼此爭奪「資源」(猜拳爭奪籌碼)。有些敏感的孩子,在遊戲的開始就不忍參加:有的是怕自己被傷害,有的是怕傷害到別人。



在遊戲的最後,我對孩子們解釋設計這個遊戲的用意。在台灣的歷史上,原住民與新移民之間發生過許多流血的事件,還有更多雖然沒有人流血,但卻更隱密而悲傷的故事。人們站在「我們」的旗幟下,對「你們」那麼地缺乏溫柔、包容、諒解與善意。

我不會天真地以為孩子們知道這些,就可以解決人世間的種種不公與不義。但我還是邀請孩子們將我今天說的帶回去跟其他人說。也許多幾個人知道這些,將來在某一面「我們」的大旗下,就多了幾分猶豫。

當我請孩子們停止遊戲,我要繼續進度時,琪琪問我:「為什麼不玩了?」我回答:「玩很重要,但我現在想要你們聽一些也很重要的事。」琪琪爭辯說:「你說玩很重要,但學校老師說玩不重要,上課比較重要。」我引述她自己的話回答:「那是一種『看的想法』,我剛說的,也是一種『看的想法』」。琪琪說:「我知道了。」

這便是「多元」的開始了,也是「包容」的開始。

留言

  1. 駿逸,你教的真好真好,我看見了好高興阿!
    版主回覆:(2009-12-05 21:20:23)
    謝謝大姊的欣賞!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