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紀事] 寫作課 01


文字 @ 駿逸

從今天開始將進行為期八週的寫作課發展計畫,對象是小二的孩子。

有了上次作文代課的經驗,我才知道原來孩子對作文竟然是如此反感的,而那反感很大部分來自於「被控制的感覺」;加上昨天和安邑討論「為他人而寫」和「為自己而寫」的感想,我大致決定了這個發展計畫的前期方向與架構。
第一次上課,我決定花很多時間跟孩子談「為什麼要寫作」。從孩子最喜歡的那本書開始,切入到寫作的兩個目標:「紀錄事件」以及「溝通(被閱讀)」。

孩子的喜好當然有個別的差異;這位孩子他對寫作的反感來自於「要回想很麻煩」以及「要一直想字怎麼寫很麻煩」。但他喜歡「被閱讀」,我們仔細澄清以後,知道如果「不太麻煩」的話,他願意寫下來,然後被閱讀,也可以因此而被理解和被喜歡;後來我們也發現,他也想要記下來留待往後回顧,前提當然是「不麻煩」的話。

於是我們有了方向:想辦法讓寫作變得「不麻煩」。

要「不回顧」的方法,正好對應我讓孩子做一本自己的寫作簿的設計,孩子可以將簿子帶在身邊,即時地記下想要記下的事情;而要規避「想字怎麼寫的麻煩」就更簡單了,只要不挑剔他的錯字跟別字就好了。

於是我們動手做「簿子」,孩子不願意幫簿子取名字,那就別取,有得稱呼就好,今天我特意著重發展孩子在這個寫作課上的「自我掌控感」。

在做簿子的時候,孩子一邊聊天一邊做,不小心把一張要貼在簿子上的圖案貼壞了,他自己笑了起來,覺得自己阿呆得有些好笑。當下我猶豫是否要暫停他的工作,請他馬上記下這件有趣的事,但我還是忍住了,我猜想以這孩子對手工表現的高度興趣,他不太可能會停下喜歡的事去做另一件比較不喜歡的事。

在孩子工作時,我突然有個靈感,遂旁敲側擊地問他:「我猜你喜歡動手做東西,是因為馬上可以被稱讚『很厲害』,然後比較不喜歡動腦袋想事情跟寫作文或畫圖,是因為不會被稱讚很厲害,是嗎?」孩子很乾脆地承認了。

以這個例子來說,倒不是往後我們就不要稱讚孩子的手工能力了,反而,是要加強我們在「欣賞孩子畫圖、寫作和思考」方面的能力,因為孩子通常不會天生對某事物缺乏興趣的,往往是我們不經意之中(哪怕是一個管不住的輕蔑眼神)挫敗了他,將他推向其他容易被肯定的領域。譬如這位孩子對作文反感的其中一個因素「想字怎麼寫很麻煩」,正是因為我們大人總是急著要孩子把寫錯的字改對,而忽視了孩子正想要透過寫作傳達一件(對他來說是)美好事物的興奮表情。

就把改錯字留到國語時間,作文時間就讓孩子盡情地寫吧。只是這件事情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我對此事已經有意識地留意,今天還是差一點就脫口而出要糾正孩子注音拼音的錯誤了,但我相信這的確是努力的方向,也一定是值得的。

「簿子」做完之後,我問孩子要不要記下剛才那則好笑的事件,我建議他可以把貼壞的圖案也貼在簿子上,這樣有「圖文並茂」的感覺,孩子開心地動手。孩子寫完之後,我認真而慎重地讀過他的作品,然後我跟他介紹什麼是Blog,是一種現在很多人在使用的寫作平台,許多人會把跟文字跟相關的照片放在一起。在我的提示之下,孩子很快地發現這跟他剛寫完的作品很類似,顯得很開心。這是他第一次開開心心地寫作,希望他分享的對象,都能夠欣賞。

我和孩子說明,我們正在合作發展一個寫作教學課程,請孩子配合我每天至少開開心心地記下一則事件,也就是即時、快樂地記下,如果今天沒想到,那明天就要盡量補一則回來。雖然孩子答應了,但我其實不能確定孩子是真的樂意還是屈從,而且這意願也可能會因為「麻煩」而降低,不過,無論孩子的真實意願如何,這時都不適合以「要求」的方式,甚至連「提醒」都可能會破壞孩子微薄的自主感,引起孩子的警覺而產生抗拒的反應。我想,最好的方式還是等到下週寫作課時,讓孩子發現自己「偷懶」了,然後讓孩子修正自己的承諾,如此不但維護了孩子的自主感,也讓他能夠練習自我檢視自己對承諾的實踐力。

讓孩子練習成為自己的主人是一個漫長而進度緩慢的過程,然而時間與等待都是必要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