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夏日活動記錄_山和海,關於生活的那些

活動名稱:2014夏日,山和海
活動日期:2014.18.~8.22
教育者:駿逸、博霖、雅欣、憶涵
成員:13個小孩,4個大人



在這篇文章,我們只提在這個活動裡的幾天裡,關於「生活」的那些事情。至於教學的部分,請看這篇

總是不知道的孩子

阿齊是個總回答「不知道」或「忘記了」的孩子。

我:「你真的喜歡這樣做嗎?」
齊:「不知道。」

我:「你昨天去哪玩?」
阿齊:「忘記了。」

我:「為什麼你要一直吃便利商店呢?」
齊:「不知道。」

在護城河邊,他無比興奮地泡在水裡,即使布鞋濕了,即使褲子濕了,即使衣服濕了。我們時不時忍不住要提醒他:「小心不要喝到水耶,這水其實沒那麼乾淨。」但他還是不管不顧地把全身都泡進去。

好不容易他上岸了,到了該想想怎麼回家的時候。

我:「台鐵的冷氣非常冷唷,你要是這樣全身濕的上車,我覺得一定會感冒。」
齊:「可是我沒帶衣服啊。」
我:「咦,你剛才不是說你有帶嗎?」
齊:「在大背包裡(大背包在合作社)。」
我:「嗯,這樣你就要想一想該怎麼辦了。」
齊:「不知道。」
我:「你得要想一想唷。如果你想到什麼辦法,是需要我們幫忙的,你再跟我們說。」
齊:「我不知道。」
我:「嗯,你得要想一想。」

我轉過身對助教博霖說:「你陪陪他吧,我們今天就陪著他慢慢想,直到他想出一個辦法。」


這就是他的辦法了。

從「不知道」到「有了一個辦法」,出乎意料地只花了十分鐘左右。

在這十分鐘之內,是什麼寂靜無聲地運轉了呢?我們誰也不知道。


你想要的是什麼?

我那時大概是對著電腦正在寫一個速記,有一個男孩一邊喊著我的名字一邊上樓,走向我。我瞄了他一眼,他表情十分認真,於是我停下工作轉頭面向他,準備開始一段談話。

他一邊說一邊拉著我的手,說著說著,眼角漸漸泛著淚光,整個人就爬上了我的懷抱裡。

我一邊詫異這個小二的男孩,竟然這麼輕易自然地和我親密起來,一邊仔細聽他說話。

他說,有一個人不小心踢到他,他想去找對方理論時,對方的朋友竟然不管事情的經過,兩人一起對他大吼大叫。

我問他:「你想要的是什麼?」
他說:「我希望他們跟我道歉。」
我:「好,你希望他們跟我道歉。還有別的嗎?」
他想了想,說:「我希望他們知道這樣做我很難過。」
我:「好,你希望他們知道你很難過。還有別的嗎?」
他又想了想,搖頭:「沒有了。」
我提了另外一個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期待:「那你會希望他們之後不要再這樣做嗎?」
他:「會。」
我:「好,那我們排個順序。你最想要的是『讓他知道你很難過』,還是『想要他道歉』,或者是『想要他以後不要再這樣做?』」
孩子認真地想了想,排了序:「我最想要的是『讓他知道我很難過』、『希望他以後不要這樣做』,最後才是『道歉』。」
我:「這樣就簡單了。那麼你要自己去說,還是要我去幫你說?」
他說,要我去幫他說。

最後,對方兩位孩子確實瞭解了這位孩子的三個期待,但他們並沒有道歉。只是,當前兩個期待被滿足之後,這位孩子覺得沒「道歉」也關係了。


便利商店



身為一個小氣的教育工作者,我時常思考,該怎麼在不違背我個人教育基本態度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支出。在各種「不必要的支出」之中,孩子們的餐費是一項值得研究的項目。當然,我並不是想要讓小孩吃不飽,而是想要讓小孩在吃飽之餘,盡可能不浪費食物。

之前我們試過讓孩子們自由點餐,這可能有兩種浪費的情形發生。第一種,是有些孩子會點不必要的昂貴食物;第二種,是有些孩子會點超過自己食量的食物。

對於第一種,我們試過用「每人金額上限」來對應。至於第二種,我們總是沒有好方法。畢竟,連我們自己也時常錯估我們當時的食量,在點餐的時刻裡,我們不可能分辨孩子們有沒有在思考「自己是否吃得下」。

於是,我們這次採取了一個在教育上有意義,並且也可以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讓小孩自由支配餐費。

這種做法在「自助旅行」活動已經行之有年。孩子們要試著保管金錢、分配支出,好讓自己將錢花在自己「真正想要花的地方」。

當本來是別人付錢的餐點變成自己付錢時,沒有一個孩子會對著菜單亂點一通。面對菜單考慮個老半天是最基本的狀態,有的食量小的孩子開始兩人合點一份餐點,有的孩子則開始比較兩種食物甚至兩家店的CP值。

當然,也有孩子在這幾天內幾乎都吃便利商店。對於零食或便利商店,我的看法和羅士哲的這篇文章是相同的。

第四天,我們在新庄子找到了一間很好吃的滷肉飯以及肉羹,有位幾天來一直吃便利商店的孩子,和我們同桌吃飯,他吃著自己從便利商店買來的排骨便當,我們吃肉羹和滷肉飯。

第五天,我們在新竹吃飯,因為這一天的時間急迫,我決定不發餐費給孩子,讓孩子們自由點餐。我說:「吃得下的話,就儘管點。吃不下的話,也別浪費。」

其實,我也是想要看看,這樣自由支配金錢幾天之後,孩子們有沒有什麼改變呢?

其他桌的情況我不太清楚,而我這桌的孩子,仍舊如前幾日那邊,仔細地盤算自己是否吃得下,或許合點一份主餐,或許合點一碗湯,或著,他們會先忍著,等吃完眼前的東西,真的還餓了,才加點其他的食物。

回程的路上,那位總是吃便利商店的孩子偶然走在我身邊。他說:「我覺得滷肉飯真的很好吃耶。」我問他:「那你前幾天怎麼都吃便利商店?」他說:「因為平常都不能吃啊。」

禁止總是讓果實顯得格外芳香。


保險套事件



第一天,阿儀拿著自己的餐費,投進公廁外的自動販賣機玩,突然間哀嚎一聲:「駿逸!駿逸!這個為什麼不能用?」我轉頭看他,只見他瘋狂按著小小的退幣桿,機器理都不理他。

我幸災樂禍地說:「喔喔~~壞掉了吧。」
他敲了機器兩三下,機器也不理他。
我說:「ㄟ,那個敲壞了可不只十塊唷。」
他終於狠下心旋轉了旋扭,機器掉下來一包東西。

到那時,我都還不知道那台機器是賣什麼的,直到他拿到我面前問我:「駿逸,這是什麼?」

保險套。

「唉。」我心想:「怎麼這麼衰呢。」

有一個阿呆意外買到叫做「保險套」的物品,這件事很快就傳到每一個孩子的耳朵(其實我也有當笑話說出去啦)。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跑來問我:「駿逸,保險套是什麼?」

身為一個「不躲不避」的教育工作者,我只好回答:「好啦好啦,晚上我會上課,一次講啦。」

雖然不知道保險套是什麼,但我有跟阿儀解釋那東西不是吃的,他現在也用不到,阿儀就想要把他賣出去了。

他四處叫賣,在活動裡逢人就問「要不要買?」,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沒人理他。不過,最後有一個孩子買了。

阿凱是一個小小的孩子,第一次來光合,對人對事都不熟,還不太說話,不太知道這裡是怎樣的地方。

他不知怎麼跟阿儀買了保險套,交出了十元。我十分清楚,阿儀與阿凱在操弄語言的能力上,有著極大的差距,阿儀若是存著壞心,要拐騙阿凱買下保險套,是輕而易舉的事。

我擔憂地問阿凱:「你是真的想買嗎?」
阿凱本來笑瞇瞇的表情,頓時沈了下來。我本來以為他是在思考,沒想到我繼續問下去時,他就哭了。

原來,他以為我是在罵他,以為他買保險套這件事是「錯」的。

助教博霖陪著他慢慢梳理情緒跟想法,我去找阿儀,想確認他那邊的想法。阿儀說:「我沒有想騙他啊,他是自己要買的。」

我跟阿儀沒那麼熟,還不太能確定阿儀說的是否如實。但在教育現場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既往的事實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繼續」。

等阿凱平靜下來,阿凱說:「我不要買了。」我跟博霖都不能確定,他是因為我們的關心而覺得「這東西不好」,還是覺得「買這東西不好」,還是他真的就不想要了。但他確實是不想要,他想要取消這筆交易。

我請阿儀過來,跟他說明阿凱的期待,但我也強調:「不過,你也不一定要答應他的要求唷。因為你們已經完成交易了,如果你沒有騙他,那你就沒有道理一定要接受他的要求。」

阿儀十分認真地想了十秒左右,他說:「好吧,我把錢還給他。」

阿凱拿回了十塊錢,我們還是不知道他究竟為何想要買,為何又不想要了。但往後幾天,他再也沒有因為我們認真問他一個問題,而感覺到壓迫。

阿儀拿回了保險套,持續叫賣了一整天,還是沒有賣出去。隔天,他發現他搞丟了他人生中第一個保險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