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怕怕線」



文字 @ Gene

我們很早就注意到,後面那個家庭常常對小孩嘶吼,諸如吃飯、出門、回家之類的事情,在隔壁都活像是一場戰爭,而在孩子寫錯作業的時候往往會達到高潮。應該是母親的照顧者,會用極大的音量讓我們會聽見:「五乘以三是十五,講過幾次了!」、「九加四等於十三啦!一勒?一要擺這!懂不懂?」或是「已經九點了!寫快點!」然後不時就會捏小孩的腰或是打小孩的手,十有七八,孩子就會開始抽咽起來,接著就會開始嚎啕大哭。媽媽在「教」孩子寫功課的過程,完全是目標導向,目標清楚明確,就是把功課快點正確完成,別無其他。但從孩子與媽媽的互動中,可以猜到孩子白天在學校是聽不懂的,所以練習作業對孩子來說,就顯得很吃力。

有天早上,讓我更加害怕的事情發生了。我朦朧間聽見孩子在嘶吼的聲音,趕緊爬起來,走到天井邊偷偷聽著,想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只聽見那孩子幾近歇斯底里地、反反覆覆地叫喊著這幾句:「你快吃!你快吃完啦!」「你再不快吃完,會被媽媽罵!」「再不快吃,我跟媽媽講啦!」原來是媽媽不在家,哥哥不知是臨危授命還是出於「自覺」,開始管起弟弟的吃飯速度來。那個當下,我除了難以釐清是心酸還是害怕的心情之外,就只剩下一個念頭:「是誰說複製暴力是『未經證實的猜測』?來,聽聽看這個!」

昨天,我在整理光合的書目,偶然間翻到〈媽媽的怕怕線〉,覺得很有意思,和這件事情也有些關係,我節錄如下:

《媽媽的怕怕線》 滾石著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出版
P.16 〈媽媽的怕怕線〉

有一次,在家裡畫畫時,在一旁畫畫的兒子說:「媽媽畫的都是怕怕線。」怕怕線?「什麼是怕怕線?」我不解地問他。

「就是這樣、這樣的怕怕線——」兒子邊說邊畫給我看。原來,我因初提畫筆,連輪廓都畫不好,所以總要看了好幾眼,才慢慢地、斷斷續續地畫幾筆,而且每一筆都下得很輕很淡,才能經得起幾次的擦了又畫,畫了又擦,兒子就稱此為怕怕線。

在我告訴他這些畫怕怕線的理由之後,他安慰道:「沒關係啦!我是從小就愛畫圖,就算每天只畫一張的話,到現在就已經練習好幾千張,當然一下子就畫好了,不必再慢慢畫怕怕線,媽媽假如每天畫很多張,以後就不必畫怕怕線了。


我也是這樣,這陣子開始練吉他,旁邊有人在的時候,就不太敢拿起來練習,總覺得讓對方聽到我這總不成調的叮叮咚咚,又丟臉又不禮貌。在初學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覺得羞於見人,想著還是關起門來先練到一定的「水準」,再公諸於世較好。

但是,我在想,或許學習一件事物真的要從「怕怕線」開始,那我們又如何能夠要求自己或孩子學得「快又正確」呢?如果「怕怕線」既是常態,我們又何必怕別人看見這些「怕怕」的過程?而若是學習一件事物不見得要從「怕怕線」開始,那我們的「怕怕」又是從何而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若是斤斤計較「快」或「正確」的話,會不會反而讓孩子走入「凡事先怕怕」的過程呢?

正寫著這些字,後面的媽媽又在因為孩子的「怕怕線」而打孩子了。我突然想到,這位媽媽是否也正在「怕怕線」的階段呢?會不會現在打在孩子身上的手,也是一雙顫抖的手,正反映著心中的不知所措與害怕呢?

無論如何,我們要來想點辦法,要來做點什麼。

你或許已經看過這則公益廣告,但他說的方法,這或許可以減少一些,我們彼此的怕怕線。



延伸閱讀:
博客來 / 媽媽的怕怕線

啊,還有,抱怨一下,雖然這廣告很有創意,
但這則廣告的重點不是創意吧?
不要看完的心得只有「很有創意」嘛,
重點是態度要換啊,ㄟ,就是說你,要換啊,寶貝。

留言

  1. 第一次來...但很喜歡妳們的想法,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無論是孩子或是我們。

    這個廣告我也很喜歡,用創意的手法傳達了正面思考的態度與方式,很棒^^~

    回覆刪除
  2. 歡迎一直來!

    真開心知道,孩子有一個如妳這般願意學習的母親。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