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週一課後共學記錄

成團時間:2014.9
成員:五年以上1位(阿果),一年以上3位,半年以下8位

這門課是旅行課,我想著的,是要陪孩子一起磨練出門旅行的能力。由於意外地有太多小孩進來,我就不太敢一次帶這麼多孩子一起去坐火車到更遠的地方,也就先在這附近將就練習著。

「那麼,我們就先來把一些『有的沒的』放進來一起練吧。」這就是我們這學期一開始玩尋寶的緣故。


今天我打算要帶小孩一起去路上找「寶藏」畫地圖,算是個「小考試」,考的是我們這段日子以來的進展。「經營課堂這麼久了,小孩有沒有動機了呢?」說起來,這個「測驗」與其說是要測驗小孩的學習成果,不如說是測驗「教育者所設想的那些美好想像,究竟有沒有按照藍圖發展」。
有動機的小孩出門畫藏寶圖,沒動機的小孩就留在室內跟阿虎做別的事,等著下週去尋寶。

想去的小孩大多很簡單,就是「想做了」。不想去的孩子呢,就有各種樣子。有的坦率地說「不想做」,有的找著各種理由「我沒帶筆」、「今天比較累」、「今天比較不想」。

這些理由是孩子們真正的想法嗎?即使理由不是真的,但「不想去」是真的。知道了這件事,這個測驗也就大功告成了。我們就先將那些不想做的小孩「擱置」吧。有時,「擱置」並不是放任不管,反而也是一種「處置」。有時,人們將這樣的擱置稱為「等待」。但我覺得有時「等待」不必只是乾等,有時也可以積極地等。


從單純的尋寶者轉變成為設計者,考慮的角度自然就多了起來。「這個會不會太簡單?」「這個會不會太難?」「這個會不會不夠特別?」

那些平常不會看的角度,也會仰起脖子或低下頭去看。


這張藏寶圖就是我們這週的成果,也是我們「積極等待」的手段。下週,那些暫時被「擱置」的孩子,有多少會被這件有趣的「正經事」勾引進來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