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 週三社會課_誰有投票權?

團體運作時間:自 2014.9.1 開始
成員:6人
教育者:駿逸、博霖


※ 舉手就是投票嗎?

除了自學的阿欣,其餘每位孩子都有投票的經驗,但每個人都有投票權這件事情,是不是有點怪?如果有些人不應該有投票權,那是什麼人可以投票?什麼人又應該給他一張票?
明天就要選里長了,這次里長有阿真、阿鳳跟小強分別報名競選,三人各有支持者,但支持的理由各不相同。明天就是投票日了,小梅跟小智一邊盪鞦韆一邊討論該投誰好。

誰有投票的權利?
小梅:「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投票這件事情很奇怪。」
小智:「啊?有什麼好奇怪的?不是一直都是這樣嗎?」
小梅:「一直都是這樣的事情,也可能一開始就錯了啊。」
小智:「是啦,但我覺得一人一票很公平啊,難不成應該要有人不能投,有人可以投兩票嗎?」
小梅:「說不定是這樣喔。像是阿龜,你不覺得阿龜就不能投票嗎?」

這個時候,阿祐說:「亂投的人就不能投票。」阿冠則問了個問題:「為什麼要滿二十歲才能投票?」

一定會投給親朋好友的人,可以投票嗎?
小智:「呃,阿龜為什麼不能投票?」
小梅:「阿龜是阿真的老公,一定會投給阿真的啊,就算阿真提的政見很爛,阿龜也會投給阿真,這樣對嗎?」
小智推了推眼鏡:「呃,可是我們不知道阿龜到底會不會真的投給阿真啊,而且,就算阿龜真的投給阿真好了,說不定他真的是因為他真的覺得阿真的政見很好,所以才投給他的啊。」
小梅:「可是,如果阿龜真的只是因為阿真是他老婆,所以就投給阿真,這樣就不對吧?」
小智:「這樣不對嗎?」
小梅:「選里長又不是選老公,怎麼可已只是因為她是自己的老婆,就投給她?」
小智:「但是,對阿龜來說,里長是自己的老婆一定比起里長是不認識的人來得更方便更好啊。」
小梅:「那其它人怎麼辦?」
小智:「呃,阿龜在投票的時候應該要考慮這個嗎?」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所有的孩子都認為「只因為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就投給他」是可以接受的投票行為。

為了釐清孩子們的看法,我試著追問:「可是,如果那個人的政見對某些人很不公平怎麼辦?譬如說,如果林阿真的政見是『優先照顧林家的鄉親,路燈、道路修補、公共事務接洽等等,皆優先處理。』」這時,六位孩子裡,有四位孩子認為投票時也該考慮政見對其它人是否公平。然而矛盾的是,即使考慮了公平,卻仍然想要投給提出不公平政見的親戚朋友,還是可以接受的投票行為。


一定會投給帥哥美女的人,可以投票嗎?
小梅:「好吧,就算你不覺得阿龜不能投票,那小龍應該不能投票了吧?」
小智:「小龍又是為了什麼不能投票?」
小梅:「小龍說他要投給阿鳳,只是因為阿鳳長得漂亮,這樣對勁嗎?」
小智:「呃,也是啦,選里長又不是在選美。可是,還是老問題,我們要怎麼知道小龍真的是因為阿鳳比較漂亮而選他,而不是因為阿龍真的覺得阿鳳長得漂亮又適合當一個里長?」
小梅:「這可是阿龍自己說的,他自己說里長反正誰當都差不多,不如選一個漂亮的,看了也開心。」
小智:「咦,他真的這樣說喔?里長怎麼會誰當都一樣呢。」
小梅:「你看吧,你也同意阿龍其實不應該有投票權吧。」
小智:「呃,你的意思是說,一個只想要美女里長的人,就不能投票嗎?」
小梅:「沒錯!」
小智:「我不太確定耶,一個美女里長好像也不錯啊。」
小梅瞪大眼睛:「你欠揍嗎?」
小智趕緊解釋:「不是啦,我是說我們不是法治國家嗎?如果政府法律都規定得很好,各個機關都運作正常,里長是誰不是應該差不多嗎?」
小梅:「哼。」
小智:「而且真的會有一個人只是因為她漂亮而投她當里長嗎?你不覺得雖然阿龍是這樣說,但不可能真的是這樣想吧。」
小梅:「呃,誰知道啊。」


這裡的結果同樣也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六位孩子都全數同意「只看長相投票」是可以接受的投票行為。阿放說:「選舉就是一人一票啊,每個人都可以投。」

我問了很多問題,試著搞清楚他們是怎麼想的。孩子們一致認為:「不可以這樣選里長,但這樣投的人仍然應該有投票的權利。」

對於「如果因此而選出來的人很爛,你們也可以接受嗎?」六位孩子裡有兩位可以接受,四位不能接受。但即使是不能接受,他們還是覺得這些人仍然應該有投票權。

我抓不準孩子們核心的矛盾之處,我本來以為孩子們是不認為結果真的會這樣,他們或許認為「即使有人是這樣投票的,但總不會有太多吧,不會有太大影響的。」但當有一位孩子說「如果謝金燕出來選,這些人都會選她吧?」的時候,我提出一個假設:「如果2016國民黨推出謝金燕,民進黨推出蔡英文,你們覺得誰會贏?」孩子們竟然一致認為謝金燕穩贏的。所以孩子們覺得台灣「只看外貌投票的人是大多數」,但為何這樣孩子們仍然覺得應該讓這些人有投票權呢?

知道太少的人,可以投票嗎?
小智趕緊轉移話題:「如果真的要說誰不能投票,我倒覺得隔壁的小陳不能投票。」
小梅:「為什麼?」
小智:「小陳最近才搬來我們這裡,對我們這裡發生過什麼事一點都不知道,他怎麼能決定這裡的事情?」
小梅:「也是有道理。像是前任里長小強做得很爛,可是到處都是小強的廣告,說得多好多好的。小陳搞不好就會被這些廣告騙了。」
小智:「是啊。」
小梅:「可是,接下來這幾年小陳也是住在這裡的人,如果他不能投票決定自己的里長,不是有點奇怪嗎?」
小智:「我是覺得還好啦。」

雖然跟我預測的情形差很多,但終於孩子「堅定的立場」有了動搖。在這裡,六位孩子裡有四位孩子認為「知道太少的人不能投票」。

同樣地,我也追問了很多問題,這次稍稍有了斬獲。孩子認為重點是「有沒有人騙人,以及有沒有人被騙」。順著這個概念,我舉了個朋友遇到的例子:「有一個候選人長得其實並不特別漂亮,但她用很多修改過的照片來打廣告,吸引了很多只看長相投票的人,你們覺得這樣是不行的?」

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猶豫地地說「不能這樣騙人。」我又重複確認了一次:「也就是說,如果謝金燕出來選總統,她說我完全沒有政見,要是我選上了,大家就來聽我的演唱會。國道收費員沒工作,她就說『沒工作那剛好來聽我的演唱會』。像這樣的人要是出來選,你們覺得投給她是沒問題的投票行為?」

孩子們一致同意這樣投票是沒問題的。「也就是說,」我試著確認孩子們的主張:「一個知道太少的人不能投票,因為他可能會被騙,但如果他知道得夠多,卻還是只想要看長相投票,或者是只選親戚朋友,沒有被騙的話,就是可以的?」

「沒錯。」孩子們都同意。

回顧孩子的表態過程,有很多我搞不懂的地方。對我來說,比起「只看長相投票的人」或「只選親戚朋友的人」,「知道太少的人」應該更容易被認為能有投票權。但孩子們的立場跟我幾乎相反,他們認為只要「沒有被騙」,人們可以「愛怎麼選怎麼選」。

因為實在搞不懂孩子們在想什麼,所以討論沒辦法繼續深入下去,我只好進入結局。

不能負責的人,可以投票嗎?
小梅:「對了,我還想到一種人,這種人絕對絕對不能讓他有投票權。」
小智:「誰?」
小梅:「就是前里長小強啊。他每個小孩都送到美國去了,當里長又A了很多錢,他還放話說,如果這次沒選上,他就要搬去美國了。這種完全不打算要住在這裡的人,怎麼能讓他投票?」
小智:「呃,可是他如果選上了,他就還是會住在這裡啊。說起來,如果小強又當了里長,我也想要搬去別的地方了,這樣我可不可以投票?」
小梅:「唔,管他小強能不能投票,反正我們就是不要投給小強啦。」
小智:「等一下,投票這件事也太奇怪了。投帥哥美女的、投親朋好友的、投搞不清楚的,還有像我們這種,反正就是不投小強的。把這些有的沒的票加在一起比大小,然後就說是民主,會不會有點太瞎?」
小梅(沈默了好一會兒):「啊不然勒?」

最後,我提出我最低限度的請求:「你們都有背過『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但你們現在應該多少能夠理解,投票是一件把『只看長相的人』的票、『只選親戚朋友的人』的票、『知道太少的人的票』、『無論如何不投給某一方的票』,以及其它總總我們沒有列出來的票,混在一起比大小的結果。你們還會經歷過無數次的投票,總是有時候,你們會是選贏的那一方,我希望你們能夠記得今天我們討論過的事,然後知道你們的『選贏』多多少少都是因為僥倖,而或許能夠對選輸的那一邊多一點耐心和同情。」

至於小孩對於投票的種種立場,以下是我的詮釋。

我覺得小孩對於投票行為對結果的影響,十分缺乏認識,譬如說,當我問到「如果因此而選出來的候選人很爛的話,你可以接受嗎?」孩子會說:「那我就檢舉他。」

另一方面,孩子們也對「人們有沒有選擇的能力」這件事感到懷疑。譬如說,當我們討論到「有人可能很容易會被騙」時,有孩子提議:「那就先讓國家檢查候選人的政見,然後再讓大家投票」。但當我問到「具體來說,要由誰來檢查?」孩子們有的說「法官」,有的說「檢察官」,有的說「警察」,有的說「政團」。但當我問到「為什麼是警察?由哪個警察來選?」、「什麼是『政團』?」時,卻發現孩子們對警察、法官或政團這些概念其實一知半解,只是隨口說出一個心中的「政治權威」而已。

整體來說,孩子們認為選舉是一件「與己並無太大關係」的事;同時,他們也不能理解選舉對自身處境的影響。

甚至,有些孩子其實根本不清楚投票對「結果」的影響。譬如說,有位孩子指著白板上的「表態」說:「我們這樣不就是投票嗎?」

我試著舉例讓他搞清楚投票與表態的差別:「那麼,當我在問你午餐想吃叉燒飯還是烤鴨飯的時候,也是在投票嗎?是不是不太一樣?」

我認為,「有一個更高的威權者可以制裁選舉的結果」、「應該有一個更高的威權者提出比較好的選舉人,讓人民在其中選擇一個最好的」、「人們沒有選擇(政見)的能力」,這些對選舉的認知,很可能是來自於教室內的「民主經驗」。

譬如說,有個孩子舉出自己的選舉經驗:「我們班選風紀股長時,那些女生就是只選女生啊,我都一直被風紀股長欺負。」就是一個「人們沒有選擇(政見)的能力」的經驗,但這個經驗似乎也讓孩子得到「即使如此,他還是應該有一票」的認識。

另一個孩子的選舉經驗是這樣的:「我們班的風紀股長都亂選,大家都選那個最吵鬧的,他也都隨便亂管啊。」我忘了追問他後來的情況,但「風紀股長選最吵鬧的」我也遇過,有時是老師選的,有時是同學選的,若是這位最吵鬧的風紀股長「不能勝任」時,教室裡的至高權威老師就會出場,扮演絕對的仲裁角色。我相信這裡的仲裁者,就是早先在討論中孩子們心中「政治威權者」的原型。

由於小孩的狀況讓我很迷惑,對於上述的詮釋我也不十分有把握,所以如果各位有不同的想法,歡迎提出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