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文字創作課 01

因為上學期末討論這學期課程時,有一半的孩子強烈想上寫作課,另一半的孩子有的害怕寫作,有的討厭寫作,有的更想上科學課,所以上學期末我們有個約定:先試上寫作課四節,如果四節課之後孩子們仍舊有人(哪怕是一個人)不喜歡上課的方式,我們就重新討論主題。

會這麼約定,除了尊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之外,另一方面,也是我對寫作課的設計有信心。然而話說回來,這份信心的源頭,也是這套課程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放進考量裡。


在這堂課裡,孩子們自己製作一個設計過的「活字詩遊戲盒」,盒子裡將有一群活字以及一個活字板。1個骰子有6個面,20個骰子共有120個面,每個面1個字,這120個字,能夠有多少種組合?

不過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而是一個文字創作遊戲。
如上左圖,骰子上的二十個字是節錄自夏宇的詩,而右上圖,則是將這二十個字重新組合,成為擁有全新意義的新句子。在活字板上運用想像力去組合各種句子,是孩子天生就很會的事,但我也為了難以進入狀況的孩子準備了暖身活動,讓孩子更能進入詩遊戲盒的規則裡。


在打散句子重組之前,我給孩子們上面這張字表,邀請孩子們不去考慮任何規則,試著亂讀出一些句子。譬如:「香蕉打磚頭,溫暖鳥採藥去」。接著增加一些小規則,像是「只能連接到附近九宮格以內的字」,讓遊戲變得困難但也更加有趣。孩子們興致高昂地玩,直到幾位如臨大敵的孩子放鬆了心情,才請小孩將這些印在貼紙上的字,選擇自己想要的撕下來,貼到自己遊戲盒的骰子上。

孩子們一邊貼一邊想句子,我只給了一個建議跟一個規則。建議是「盡可能讓句子讀起來有一個意思」;規則是「不要問我可不可以,怎樣都可以」。前者是邀請孩子進行「文字創作」而不是「無意義的排列」;後者是開放「創作的個人空間」,而不給予任何的審查。


這兩個作品是我拍到比較完整的兩個作品,前者把家喻戶曉的《尋隱者不遇》改得有趣萬分,後者則大膽地把「諧音」放進這個遊戲裡(這是作者自己想到的),讓創作者能使用的句子更為豐富。這就是我們與「骰子詩遊戲盒」第一階段的相遇,往後我們還要跟它一起進行更複雜的遊戲。

以下的是附帶一題,有點囉唆,大家有空的時候,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我知道,有些大人會對「童子給了白吃老師一巴長」感到不安,但我認為我們應該要鼓勵孩子們寫這樣的句子,因為下面這兩個好理由:

一、 創作與審查
審查有很多種。有的是評分的制度;有的是先訂好格式;還有一種是用與創作無關的價值觀去質疑作品本身的價值。 如果我們對這個句子的反應是「怎麼可以寫『童子打老師』呢?何況還罵老師白癡!」就是屬於第三種。

審查會對創作造成的影響,有許多方面可以討論,但我僅就教育的部分來談。我要說的很簡短: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喜愛創作、敢創作,那我們就要盡可能不在孩子創作時,給予孩子們與創作無關的挫折。因為這種挫折,會讓孩子誤以為是他的作品「不對」,然而創作無論如何沒有「不對」的。怎樣的一幅畫是對的呢?怎樣又是對的旋律?當有位孩子問我們:「這樣可以嗎?」的時候,這位孩子很可能已經對創作有這種誤解,他在摸索眼前這位大人的「價值界線」,這也許是迎合討好,或許是委曲求全,但絕不是創作。

二、 透過創作瞭解孩子
除非刻意矯飾或隱藏,創作總是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展現出創作者的個人特質、價值觀和世界觀。譬如透過「童子打白吃老師一巴長」這個未經審查的句子,我們可以對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以下這些猜想。

(1) 這位孩子可能不覺得老師是特別值得尊敬的。那麼,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尊敬老師這個行業,我們就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設計一些教學,讓孩子更加瞭解老師這個職業值得尊敬之處。
(2) 這位孩子可能覺得在這裡這麼寫,跟尊不尊敬老師,是兩碼子事。如果我們覺得這麼寫一個句子,可能會對看到的老師或其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不舒服,那我們就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設計一些教學,讓孩子知道文字所能造成的影響力,不只停留在創作者的私領域裡,公開的文字會去到很遠的遠方,跟難以想像的對象互動,造成各種影響,是應該被認真小心對待的。
(3) 孩子覺得「白吃」是有趣搞笑的詞。如果我們覺得智能障礙、各種精神官能疾患,甚至是各種與一般人不同的人,並不是應該被「取笑」的對象,那我們就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設計一些教學,讓孩子們理解這些人之所以如此的緣故,以及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所正在的處境。

因為沒有事前或事後的審查,孩子們的創作可以肆無忌憚地展現自己的內在,這是一個我們理解孩子們的巧妙渠道。作品是孩子內在的窗口,而不是他內在的總結。正是因為孩子們的作品包含了這些「令人不安的元素」,於是我們得以檢視孩子當前的教育環境,增加我們認為重要的教育機會,讓孩子更有可能具備我們所期待的種種品性或美德。

若是因為審查而堵塞了這個渠道,那是很可惜的事;而日後若是想要疏通它,在我的經驗裡,這工程將會十分浩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