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週三共學課 01


照片是阿美阿姨來新竹樸食小舖,跟新竹的朋友分享有機村經驗。

小孩年紀:小三、小五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家開始全面換吃宜蘭行健村的米。在一次拜訪行健有機村倡議者阿美阿姨的談話中,我才知道有機米與慣行農法的米之間,有約一倍的價差,這讓我覺得很驚訝,但又覺得很理所當然。不是說「一分錢一分貨」嗎?大概是這樣吧。

然而,當我想到塑化劑事件時義美經營者的聲明,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商品不應該只看它的售價是多少,也應該想想它合理的價格是如何。」比較阿美阿姨提到的、有機耕作與慣行農法在產量上、物料成本及工作量上的差別,我開始忍不住懷疑,這真的只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問題嗎?畢竟我們在討論的,可不是十元用品店架上那些沒人會期待其耐用性的made in China玩具,我們在談的可是要吃下肚喝下腹的食品啊!

如果我們認同「吃的安全健康」是現代人的基本權利,我們怎麼能接受商人用對人體有害的方式或原料製造或生產便宜的食品呢?我們又怎麼能接受商人哄抬健康食品的價格,讓人們卻步不前,或讓窮困的人們無法享用呢?許多我們這一輩人,從來不知道自己吃的東西來自哪裡、經由哪些人的手、被怎麼樣處理過。那些相較起來昂貴的東西,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嗎?那些相較起來便宜的東西,真的「物美價廉」嗎?對於產地本身的陌生,以及「從產地到餐桌上」的這段空白,我開始覺得不安與好奇。所以,當這學期我們決定要進行一些深刻的、更關懷人性與社會的課程時,我就把「研究食物」放進了順位之中。

第一次上課,我跟孩子們提出我的提議,孩子們也覺得有趣,於是我們就開始著手進行第一次的調查。

在課程進行方式上,我決定採取「帶孩子做」的方式。在初期,我會預先設定研究的方向與方法,但開放一些部分讓孩子去填滿。漸漸地,孩子會慢慢熟悉我提供的調查的方法,然後他們就有可能會在新的調查工作裡,主動沿用或是開創新的調查方式。

以第一次的調查為例,我預先設定了調查的方向:「比較價格」,以及兩個調查的地點:主婦聯盟、家樂福,並將「在這樣的調查研究裡,我們需要知道哪些資訊」開放給孩子們討論。經過反覆地討論與修改,我們共同決定了調查表格的形式,然後我們出門去填滿它。

主婦聯盟竹北站的工作人員和顧客對孩子們的調查工作都很友善,有一位顧客親切地問孩子「在做作業嗎?」

調查的工作,孩子會接觸到包括物品的名稱、包裝的方式、肉品銷售的部位、銷售的單位、標籤標示的方式、產地、儲藏與上架的方式等等,行動的本身就是教育,可以讓孩子們瞭解「食物的買賣」在現代商業體系裡運作的面貌。然而,我們也不會忘記,主婦聯盟與家樂福這樣窗明几淨的銷售場所,只是食品通路的其中一環而已。




在調查的技巧上,孩子仍然有些不熟練的地方。譬如肉品調查表格裡,有些項目的單位無從比較,這在下週孩子們開始分析工作時,就會發現這樣的問題,進而修正他們的調查技巧。我相信這樣的犯錯經驗是重要的,能讓孩子們深刻地體會到,這些調查技巧將在資料分析階段所扮演的重要性。

在下週上課孩子們開始分析之前,我忍不住先展開分析,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首先是家樂福的商品大多比主婦聯盟要來得便宜,其中價差最高的花枝丸有3~5倍的價差,而蛋、蕃茄醬、綠豆、蓮霧、白米有2~3倍的價差。這跟我們預想的差不多。

但有一樣商品讓我驚訝,那就是洋芋片。主婦聯盟的「洋芋片捲」每100g / 40元,而家樂福的某大廠牌洋芋片(「樂事」或「多力多茲」之類的),每100g / 47元,竟然比主婦聯盟的貴!這是怎麼回事?

我另外想起去年沸沸揚揚的「麥當勞薯條偷工減料」事件,我打開google,查到此事件的新聞裡提到,麥當勞的薯條中包是約110公斤 / 40元。咦?幾乎是現炸的薯條,吃起來似乎也比包裝的洋芋片要「豪華」,但卻比工廠生產線生產的洋芋片要便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到底誰的價格,是不合理的呢?還是這三種商品,真的是各自不同的商品,擁有不同的成本以及合理價格呢?

仔細想想,洋芋片這種東西的原料,不就是馬鈴薯跟調味料嗎?即便加上人工、設備和管理成本,就值得這麼貴的價格嗎?

到底洋芋片該值多少錢才是「合理的價格」呢?下週在分析資料的時候,我想要邀請孩子們一起研究這個問題。當然,如果孩子們在分析資料時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也很樂意跟著她們前進。

附帶一題,這個班級還在徵求兩位共學伙伴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