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紀錄 (小正) 20081027

文字 @ 駿逸

這禮拜因為小正要去戶外教學的緣故,課提前到禮拜一。但是開始上課以後,才發現這個決定可能不是這麼理想,小正滿腦子都在想著明天要出去玩的事情,既興奮又躁動,顯得難以專注。這次上課的前半小時,進度就在這樣的拉鋸中緩慢地推進。這半小時之中,小正的困難(包括缺乏學習興趣、沒有學習動機)仍舊持續發生,他還是會說:「跳過這題」、或是還沒看題目就說「我不會」,我持續地鼓勵他嘗試以及拒絕他的逃避態度。

半小時後,我終於確定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這樣的拉鋸太沒有教學品質,當下決定轉換戰場,再從重新建立小正的學習動機開始。

我要求我們需換到有白板的小教室。當下我們的進度是「勾股定理」,是三角函數的特例,也是幾何學的一個部分,而對幾何學的理解能力又是掌握空間與測量的必要能力,所以我在白板上用圖示的方式舉了幾個例子,意圖賦予小正學習幾何學的其他動機。

我舉其中最後一個例子來說明。該例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該怎麼知道?」小正說:「就拿尺一直量。」我用兩個理由反駁他的說法,一是派人過去要花很多時間與金錢,二是太陽是無法靠近的。因為是接近說故事的方式,小正也比較有興致地聽完。接著我問他:「所以你覺得這有沒有用?」他說:「沒有。」我說:「對啊,我也覺得沒有,可是呢…」我故意賣了個關子,看他好奇心上來了我才接下去說:「可是呢,有一天當你認識一個女孩,你有可能會想要跟她說這件事情,就算你覺得沒用,可是你剛才聽過,還是覺得多知道一件事情很不錯吧?但是當那一天來了,當你要跟那個女生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她顯得沒有興趣,甚至聽妳說完以後,擺出一副『那又怎麼樣』的表情,你會喜歡這種女生嗎?」小正很肯定地說:「不會。」我問:「為什麼?」他回答說:「因為這種人很無聊,跟其他人一樣。」我說:「對,所以我們學這些不是拿來『用』的,也不應該去計較『有沒有用』…」我還沒說完,小正就插話說:「對,所以我是要學動腦袋的!」

有這樣的進展,我當然是很爽,但我也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找回學習興趣與動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小小的進展固然值得高興,但要高枕無憂還太早了。果然,雖然我們有這樣的共識,但在我試圖回到進度上的時候,小正仍舊無法專心。

最後四十分鐘,我們仍舊在拉鋸中度過,我再次說明進度的必要性:「我之所以來,是想要在這個時間裡教給你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我認為重要的,並且我因為這樣的行為而有被支付金錢,所以我認為我對這件事情有雙重的責任(時間以及金錢),我不願意敷衍了事。」小正有被我這個理由說服,於是我接著問他:「我們至少要做幾題?」他先是回答一題,但我還來不及反應,他就說兩題、三題、四題、六題好了。我說:「我沒有一定要做幾題的意思,你再決定一次要幾題。」他說:「那就六題。」我說:「還是三題吧,我覺得六題有點多,而且你明天還要去玩。」他表示同意。

但我們還是一題都沒做完,可是情況變得好多了。我們終於可以專注在進度上,才發現他在「抽象符號」的概念上有困難,他會背公式,但無法知道公式該怎麼使用,題目的a跟公式的a他無法區別。我上禮拜才剛上完小二的數學想想試教課,教的正是「抽象數字所代表的量感」,這個抽象概念可以一路追溯到小一的阿拉伯數字。

於是我借用數學想想的教法,把公式的a、b、c都改成蘋果、香蕉跟帽子,試圖協助小正建構符號在公式裡所代表的可能性與內涵;我設計不同的題目讓小正與公式反覆比較,在課堂的最後我感覺到他有「懂了」的感覺。但我仍舊不能確定小正是否真正掌握了其中的意涵,所以下週我想還是要花點在這個點上。

這時他透露一個秘密,他說:「其實我也沒有特別覺得爽。」我說:「那你上禮拜為什麼要那樣說?」他說:「因為你那樣問我。」

我一邊傷腦筋一邊又很開心。傷腦筋是上週的美好願景原來沒有這麼紮實,當然,要說小正完全沒有「因理解事物而得的快樂」,我也是不相信的,我篤信「好奇心作為人的基本需求,被滿足時必然會有伴隨而來的幸福感」;但知道小正有這樣的自我認知,仍舊令我對上週進展的樂觀想法蒙上陰影。但反過來說,讓我十足開心的是,小正願意透露這樣的秘密,一方面是他相信我能夠接受他的真實狀況,不會因此而處罰他、討厭他甚至離棄他,一方面我也願意將這樣的坦露視為一種尋求幫助的「求救訊號」,當他坦白的時候,也就是我更接近他困難核心的時候,如果我相信他,也相信人與知識之間必然有一種熱情存在,也可以被營造,那我就可以繼續下去,並且更有力量。

我想說的是,我實在無法得知我最後能否協助小正全面地解決他「站在知識前卻興趣缺缺」的所有錯綜複雜的困難,但我很慶幸當面臨這樣的困難時,家長是站在小正的後面溫柔地支持與等待,而非在前面不由分說地拉扯或吆喝,這真的是所有人的幸福與幸運。

最後,那天小正纏著媽媽耍賴,媽媽說:「你這樣,我覺得不舒服。」小正回說:「那我抱你一下。」便真正地、好好地抱了媽媽,當下我真的覺得感動與幸福。在離去前,爸爸打斷我跟媽媽的談話,說:「是不是讓孩子早點休息?他明天要出去玩呢!」那片刻,我也分到了溫柔與體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