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_2015 冬日,進階自助旅行

日期:2015.2.2~2.6
成員:9人
教育者:駿逸、博霖




行程
Day 1 新竹→竹山
Day 2 竹山→社寮
Day 3 竹山→西螺
Day 4 西螺→崙背、二崙
Day 5 西螺→新竹


  開始

從開始帶孩子自助旅行以來,已經過了八年。一直以來,我們自助旅行的方式,都是由大人決定一個區域以及住宿的地點,以這個地點為基地,讓孩子們在這個區域內規劃行程、支配旅費,在旅行的過程中磨練各種能力和眼光。

去年自助旅行時,有些孩子跟我一起聊到更進一步的可能性,或許該是可以讓這些老自旅孩子們,自己嘗試完成整個過程的時候了。

於是,今年我邀請了老自旅們,組成了一個進階自旅的團隊,陪孩子們從頭到尾規劃一個旅程。



出發前的準備


在出發之前,我們開了五次會議。在這五次會議裡,我們除了決定旅行的範圍和住宿地點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嘗試決定旅行的形式。

在過去,孩子們只要來到光合自旅的活動裡,大人們就會準備好幾個故事,告訴他們當地的風土歷史民情傳說,和幾張地圖,讓他們帶著一些初步的認識來規劃旅程。

但在進階自旅裡,我不會做這樣的事,而這樣的事情挺麻煩的,於是在第一次會議裡,孩子們在「不事先準備的旅行」和「事先準備的旅行」之間擺盪。出於對過去光合自助旅行方式的喜愛,大部分老自旅孩子們都認為我們應該要讀一些資料、對當地有一些瞭解,然後再出發,至於那一兩位不願意的,也勉強同意了其它人的看法。

於是,我們總共花了五次會議的時間,為這次的旅行做準備。除了一位在台北住校而不能來開會的孩子,其餘每一個人,都為了這次的旅行付出了數小時到十數小時的代價。



該怎麼學會這種旅行方式?


我心中嚮往的旅行方式,是要試著扣緊在地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看見那些曾經或仍然扎根在土地上的生活。這些孩子都有跟我一起去旅行的經驗,很清楚我這個人旅行的方式,所以選擇要參加這個活動的孩子,大部分都認同也喜愛我所嚮往的這種旅行方式。

但認同是一回事,投入其中而願意付出代價,又是另外一回事。


每一次走到一個新的地點,孩子們仍然習慣性地坐在一旁,等著有人發現什麼新奇的物事來告訴他們。在開會討論地點時,孩子們仍然習慣性地翻開漫畫或看著手機,等著有人來提供足夠的資訊,讓他們輕鬆地做選擇題。


時常,在旅行的空檔裡,我們會像這樣坐下來,跟有意願的孩子們討論「我們想要怎樣的旅行」。我很直白地告訴孩子們我的困難:「我不太知道該怎麼協助他們。」

像是這樣跟孩子們求助,孩子們反而好像生出了力量。雖然他們一次一次啟動,又一次一次怠惰,改變卻實實在在地用清晰可見的程度發生。

終於,在第三天,一直逃避的孩子們開始試著問路、帶路。不願意分組各自找食物吃的孩子們,也自發地分成小組。在第四天,我們終於分成三個小組,其中一組沒有大人,另外一組的兩個孩子,甚至要求博霖跟他們一起從崙背走到麥寮。

有孩子說:「像是這樣旅行,我才知道歷史課其實也沒這麼無聊。」



旅費


過去的自助旅行,家長繳交報名費後,時間到了孩子們只管人來行李來就好了。這一次,孩子們在繳交行政跟人事費之後,旅行中的一切支出都得要自己規劃和支出,於是,試著跟爸媽協調旅費的「自負額度」,就成了頭等的大事。

有的孩子所有費用都是自己出;有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帶了一大筆錢;有的孩子跟爸媽認真協商。然而,不管孩子們在規劃時是認真還是隨便,在這次旅行裡,都沒有人揮霍無度。

扣除住宿跟長途交通費,孩子們花在吃食、短程交通和零用錢上,五天下來都在一千五百元上下。便利商店幾乎沒有人去,垃圾食物也幾乎沒有人吃。即使要走上一條長路,我們仍舊願意想像著前面有在地美食在等著我們,而不願輕易吃下隨處可見的方便化工食品。

不吃垃圾食品,這在老自旅之中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然而他們可以拒絕各式各樣的紀念品或大餐,我仍然有點意外的欣慰。



一趟紮實的行走


如果要檢驗一趟行走是否紮實,一個好的檢驗方式,就是請孩子們說說看他們路上看見聽見的事。像是「追殺嘉慶君」、「蛇將軍的出入口」、「打到日本妥協的超強鐵國山國」、「鸞堂與鸞書」、「『茶快』還是『快茶』」、「林圮墓」、「全台前三名的土地公廟」、「活廖死張」、「文具大特賣」。

不過,更好的方式,自然就是讓小孩帶著你走一趟了。


活動影像紀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