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25 週三社會課_資料分析

團體運作時間:自 2014.9.1 開始
成員:4人
教育者:駿逸、博霖



上學期末我們邀請網友們回饋資料的網路問卷調查,總共收到444份回饋。444,有這麼多人願意為了一群素昧平生的孩子們填寫一份幾乎可說是無關緊要的問卷。該怎麼說呢,人們願意把期待與溫柔如此交給一群孩子們,友善這回事,大概就是這樣吧。

上面那兩張照片裡,孩子們正試著從他們這一輩子所遇過最「巨量」的資訊之中,得出一些「有意義」的詮釋。

這不太容易,我試著一邊放孩子們摸索,一邊找機會解釋。

「如果我們要說服別人,我們得要有一些理由。」我一邊解釋一邊想「這實在很難」,但還是一邊硬著頭皮講下去:「譬如說,你要說服別人給你友善兒童車廂,那你要怎麼做?你跟那個人說,我要友善兒童車廂,他會怎麼辦呢?他或許會問你:『為什麼?』你要怎麼回答?你要說:『因為我舌頭很長嗎?』」

「因為我舌頭很長,所以我要友善兒童車廂。這什麼理由啊?」孩子們都笑了。
「不然你要怎麼說呢?」我問。
「因為國外有兒童車廂啊。」有個孩子試著「給一個理由」。
「如果他接著問:『哪些國家有兒童車廂?』你要怎麼回答?」
「芬蘭、挪威、日本……。」孩子繼續努力。
「是嗎?你怎麼知道?」我們開始試著角色扮演。
孩子說:「資料上說的。」
「什麼資料?」
「我直接印照片給他看。」

是的,我們要試著給出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得要跟我們的要求有關係,像是「國外也有兒童車廂」比起「我舌頭很長」,在「我們想要友善兒童車廂」這件事情上比較有關係(在某些狀況下則相反,譬如說,當我聲稱「我可以用舌頭舔到我的眉毛」時,「國外有友善兒童車廂」這個理由就沒什麼意義了)。除此之外,某些理由或許比另外一些理由更有說服力,像是照片比空口說白話更有說服力。

這就是我們要練習分析這些資料的理由,從這些資料裡,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研究,來知道哪些理由可能比較有說服力。



我們試著問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然後統計資料,看看這份資料給出的答案,與我們的猜想是否一致。

支持(台鐵設置友善兒童車廂)與反對的比例
支持:432 / 反對:12

這個統計結果讓孩子們很振奮,竟然有這麼多人回覆這個問卷,而其中絕大多數人又是支持的,前景彷彿一片大好。

陪小孩坐過車的人,是否較支持(台鐵設置友善兒童車廂)?
陪小孩坐過車,支持:340
陪小孩坐過車,反對:5

如小孩所猜想的,這份資料從這個角度來統計,大多數陪小孩坐過車的人,都支持。但我提出一個疑問:反對的人真的都沒陪小孩坐過車嗎?

反對的人,大多是沒陪小孩坐過車的?
反對,沒陪小孩坐過車:7
反對,陪小孩坐過車:5

從這個角度看這份資料,「有沒有陪小孩坐過車」似乎並不是一個關鍵的因素。這是我們第一次針對同一個因素「問出兩個(以上)不同角度的問題」,而得到不一致的答案。這告訴我們分析資料得要更為小心才行,否則可能會誤判最有利的行動方向。

反對的人,也許是不知道國外有兒童車廂的人?
反對,不知道:11
反對,知道:1

結果如小孩所預料,但我們有了前一組問題的經驗,這次我們格外小心地問出另一個問題。

不知道國外有友善兒童車廂的人,會不會也支持?
不知道,支持:187
不知道,反對:11
知道,支持:245
知道,反對:1

「知不知道國外有友善兒童車廂」似乎不是支持的主要原因,有許多不知道的人也支持。照這樣看來,可能有一個或數個我們還沒發現的關鍵因素。但知道「國外有友善兒童車廂」的資訊,看起來稍稍比「有沒有陪小孩坐過車」更有說服力一些。

反對的人,大多沒有小孩?
反對,有小孩:3
反對,沒有小孩:9
支持的人,有無小孩?
支持,有小孩:297
支持,無小孩:135

這一次孩子們乾脆把四個狀態一次統計出來。照這個結果看來,「有沒有小孩」的經驗好像有點影響,但也不是關鍵。

性別跟支持或反對有無關係?
男:3 / 女:9

從反對者的性別看來,也看不出什麼。

問題問到這裡,這堂課的時間也結束了。

在下課前,我跟孩子們說明一個我發現的重要事實。

「你們覺得台灣大多數人支不支持設置友善兒童車廂?」
孩子們紛紛搖頭。

「那為什麼問卷的結果是這樣?如果真的大多數人都贊成,早就有兒童車廂啦。」
孩子們這才從一開始的興奮中醒來,稍稍多了些緊張感。

「你們覺得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知不知道國外有友善兒童車廂?」
孩子們大力搖頭。

「那為什麼我們的問卷裡,超過一半的人都知道國外有兒童車廂?」
孩子們想了一會兒,有個孩子說:「可能是比較願意填寫這些問卷的人,平常就有在關心兒童車廂的事情。那些平常沒在關心兒童車廂的人,就比較不願意填寫這份問卷。」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猜想,但還沒辦法解釋那些「不知道卻願意填寫的人」,究竟是什麼人呢?

在我們的網路問卷裡,還有其他重要的欄位還沒處理,像是「為何反對或支持,請簡述理由」。經過上述這些討論,有些孩子開始想要去閱讀這些欄位,想要搞清楚那些更關鍵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下一節課,我們要更深入去探究這件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