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0 週五自學社會與公民課 / 刻板印象

成員:自學生5人(小三至小四,團體已運作三月)
教育者:駿逸


孩子進了工作室,首先看到白板上八個人的照片。

「這八個人裡,有四個是殺人犯。」

我請孩子們就這些人的衣著、長相、神情,選出他們覺得最像殺人犯的人,並且試著說出理由。

像是「男人戴耳環」、「落腮鬍」、「青少年在玩牌,一定是在賭博」、「看起來『厭厭的(台語)』」、「看起來很衝動,有攻擊性」、「電影裡的壞人臉」;或是「看起來就像是路人啊」、「一副好人臉」。在揭開謎底前,我請孩子們畫出「原住民」。

小孩說:「我沒見過原住民啊。」
我:「沒關係,你就照你知道的畫。」


你心裡的原住民,是不是也長這個樣子呢?

畫著畫著,一邊閒聊,小孩說:「原住民都住山上吧。」
另一個小孩說:「不是吧!」
小孩說:「對噢,應該也是有人住在城市裡。」
我指著小孩的畫:「那原住民也都穿這樣嗎?」
小孩歪著頭想了想:「不會吧,應該都穿得很平常啊。」

那麼,為什麼每當我們想起原住民,腦海裡就會浮現這樣的畫面?

我說了士哲寫的「吳鳳的故事」。

聽到漢人版的故事,曾經是日治時期一直到十幾年前的教科書內容,孩子們都覺得很驚訝,阿岳想到:「這就像是那個首陀羅的故事。」

當我們揭開「誰是殺人犯」的謎底時,孩子們的命中率很低。除了那個因為意外殺人的青少年之外,其他有八成人選擇的對象,分別是哲學家(維根斯坦)、饒舌歌手(我隨便抓的,也不知道是誰)、流浪漢(一部紀錄片的主角)。

我試著跟孩子們說明,之所以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我故意挑選這樣的照片。那些如此誤導孩子們的原因,就是我們這堂課要談的「刻板印象」。像是「男人的耳環」、「『厭厭』的表情」等等。

然後我們看下面三個影片。

克拉克娃娃實驗


「克拉克娃娃實驗」告訴我們,刻板印象可以如何深植人心,如果在我們毫不自知的情況之下,讓我們那樣認識對象、認識自己。我們又想起我們談過「故事印度神話裡的階級」,也想起之前我們談過的「什麼是美女」。

Homeless Veteran Timelapse Transformation


Because who is perfect?


這兩個影片,讓我們看見人們可以如何擺脫刻板印象,如何用新的視野去看待對象和自己。我請孩子們特別注意影片中主角們的表情,流浪漢的表情有極為生動的變化,而第二部影片的主角們,則有十分細緻的轉變。

這就是了。我們知道那些東西在塑造我們,我們很難逃脫,但我們總是可以這樣那樣地去嘗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