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3 週五自學社會與公民課 / 認同

成員:自學生5人(小三至小四,團體已運作三月)
教育者:駿逸


像是這樣,在我們的意識與無意識之中,「我」這個概念的附近圍繞著許多其他的概念,有些可以用名詞來表示,有些可以用形容詞來表示。


我請孩子們試著在一張白紙上寫出這些概念,然後將在它們之中,挑出對自己最重要的八個,按照數字排列,
將這八個概念寫在另外個卡片上,再依照重要的程度依序編上編號。

然後就是重頭戲了。孩子們要按照重要的順序,從第八順位開始,想像自己逐一「捨去」這個概念,或者說,逐一想像這個概念從自己身上被「剝離」掉。


這個是我用來示範說明的圖例,當我逐一「捨去」,直到剩下上面這四個概念時,我已經放棄了「台灣人」、「怪喀」、「喜歡研究民俗信仰的人」等等概念。剩下這四個時,「捨去」變得十分十分困難。

我問孩子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有的孩子說:「還不如去死。」但我追問他:「有一天,你的父母會死去,你就失去了兒子的身份,那時你就要去死嗎?」他想了一想,沈重地搖了搖頭。

有的孩子說:「擦老公吧!」「擦爸爸吧!」對還沒有過情人和兒子的他們來說,這兩個選項顯然是比較輕易捨去的。

見了我的猶豫,有孩子建議:「那就擦名字吧。」

是啊,有的時候,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我們或許甚至願意失去我們自己。


孩子們也像我示範的這般,試著想像自己「逐漸失去重要的『自己』」。有的人不甘不願;有的人哀嚎鬼叫;有的人在「想像的捨去」之前,突然發現事物的重要性需要重新排列。

我向孩子們解釋,這些概念就是「認同」。像是「名字」,或是「性別」,這些從小到大我們不斷被「指稱」的概念,也在我們向他人介紹自己時,拿來「指稱」自己,反覆地、一再地,終於到了我們不太懷疑的程度。

但這些事物終究不是天生的,是在反覆的「認識」中反覆建構的。我們可以試著懷疑它,藉由各種思考與想像的活動,去重新感受它、認識它,然後重新辨識它對我們的重要性。

像是我們今天做的工作這般,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