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主題班 / 生命課 / 第一堂



四季主題班 / 生命課 / 認識差異與包容差異(試聽課)

核心價值:
1. 教育可以是快樂的,不快樂的恐怕不是教育
2. 在孩子心中埋下欣賞差異的種子

教學目標:
1. 讓試聽家長 / 孩子瞭解我們的教學態度
2. 讓孩子發現差異
3. 邀請孩子包容差異

課堂記錄:孩子覺得「生命課」這個名字很好玩。讓孩子覺得好玩一方面也是我要的效果,另一方面,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將「生物」與「生態」單純地化為一種知識性的學科,對孩子的「知性成熟」與「人格成熟」都沒有幫助,有時反而倒是妨礙。所以在設計這套課程時,我就將「生物(生態)與人」的關係,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軸。把人放在裡面,那就有了「如何看待生命」的味道,便是「生命課」了。

譬如這堂課的主軸:「差異沒什麼好討厭的」,如果單純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基因的突變是一種『不一樣』的力量,若沒有這種力量,地球上就不會有這麼多采多姿的生命。」然而若只將這樣的知識帶到孩子面前,是生冷而無意義的,同時也受限於孩子的生活經驗與先備知識,所以我選擇「換個方法」跟孩子們談。

由於孩子們跟我彼此還不熟悉,所以課堂的開始我們先用比較柔軟的「故事」來進入主題。我們說的故事改編自繪本《誰飛得最高》
《誰飛得最高》: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3128671207266#



這本繪本本來是要傳達合作、感恩等等價值,但我將故事改編了一下,突出各種鳥類的特色,讓它成為一個稍經詮釋就可看見「個別差異與特色」的故事。由於角色鮮明,例如魚狗(會抓魚)、企鵝(游泳跟溜冰),所以孩子們的接受度很好,討論也蠻熱烈。在故事說完後,我們討論兩個議題:「眾鳥的特色」以及「一定要比『誰飛得高』嗎?」由此讓「比賽」的意義顯明:比賽的勝利往往僅是某一個項目的突出,在其中落敗並不表示在其他項目沒有特色。

第二個階段,我們讓孩子們分成兩組,比賽以下的項目:



光看項目就能知道,這個比賽對小孩來說會很有趣。這些選項都經過考慮,其中有些是天生無可改變的,有些是被社會價值視為「短處」的。這樣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擺脫那些武斷的社會評斷,一方面是讓孩子察覺到「有些差異是天生的,有些差異是可以努力的」。上圖中打勾的部分,是孩子們討論出來「可以後天努力」的項目;三角形是未獲共識的;打叉則是「天生而不可改變」的項目。

在以上的討論之後,我們延伸了兩個議題:「我們會嘲笑這些項目不太行的人嗎?」「會因為自己這些項目很厲害,而看不起別人嗎?」因為這些項目在主流價值裡如此「無害」,所以孩子們都可以直指本心地有自己的判斷。

在最後,我唸了另外一本繪本《想要不一樣》,藉以討論「想要不一樣,好不好?」以及「要不一樣,可不可以?」
《想要不一樣》: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3116171202277#



孩子們對「想要不一樣,好不好」很敏感,有的孩子已經有「排擠人」或者「被排擠」的經驗了,對於「不一樣的不好」,他們很有感覺。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有一股「真」,他們能挺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善與惡、能夠在說「我想要佔便宜」的同時也說「我不想欺負人」,這是大多「社會化良好」的成人所做不到的。

於是孩子們可以大聲地說「不一樣不太好」,同時也說「不一樣沒什麼好討厭的」。而以我的長髮做例子,孩子便很有感覺。他們一直都覺得男生留長髮「怪怪的」,但這其實是「主流社會價值」對他們的控制,我不妄求他們改變自己對「男生留長髮」的價值觀,但期望他們可以尊重別人選擇的生命姿態與樣子。

如果孩子們都能夠保持這份善意,我想,我們就能夠期待未來的世界更溫柔些。

在課堂的開始和最後,我都有對孩子們說明這堂課的前提:「如果覺得不好玩,可以不要上,如果怕爸爸或媽媽不同意,我可以幫忙去說。」在課堂最後有一位孩子表示不想上,另外有一位孩子表示想上,但下週有可能不能來,希望我幫忙跟媽媽說明。

噢,這堂課有一件很厲害的事,那就是有好幾位孩子可以一吋不移地單腳站上好久耶,真是太厲害了!



本週照片: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edu.genelu/98111698127#5404701152922652034

留言

  1. 駿逸的教學現場太屌了!

    回覆刪除
  2. 長相大體也算天生的吧? 出社會以後真的發現長得好看的人吃香,不好看的人吃鱉...尤其是社會對女體的觀看...所以這麼多人去整形嗎???
    版主回覆:(2009-11-21 18:50:53)
    我想沒人能否認「人正真好」是一種價值,但也沒人能否認,人的價值不只這一種。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