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但確實地長大


這是我們今天的科學小玩具。照片看不出來,這些小傢伙可以進行一定幅度的搖擺,而不會摔下長木桿。


從觀察我的sample開始,我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們試著猜想。

我:「木桿要撐哪裡呢?」
孩:「中間吧。」
我:「什麼東西的中間啊?」孩:「兩邊的中間。」
我:「頭跟尾巴的中間?」
孩:「這樣好像不太對耶,會倒…。」
我:「那是什麼的中間?」
孩:「重的中間。」
我:「①這邊?」
孩:「不太對耶,那樣會倒…。」
孩:「輕和重的中間呢?」
我:「你是說②這邊嗎?」
孩:「好像也不太對…。」

的確是中間沒錯,但是,是「什麼的中間」呢?孩子們抓住了什麼,卻沒有「語言」把它精確地說出來。

我試著喚醒他們的記憶:「其實你們學過喔,還記得嗎?有一次我們在玩一個遊戲,中間撐住了,整個東西就不會倒了。」
子霆最快想起來:「對對對!就是那個有很多柱子的!」


稍微搞懂了一點原理,剩下的要靠經驗來補上。。

孩子們開始著手畫自己喜歡的圖案,準備做一個自己的平衡玩具。做的過程中,一直不斷有錯誤。

也許是因為剛才討論時分了心,沒仔細跟上;也許是我在說明一個步驟時,急著動手就沒仔細聽;也許是聽了沒聽懂,卻不知怎麼的沒問出來;也許是以為自己懂了,試著做了才發現其實沒搞懂;也許是教育者自己忘了詳細說明某個環節,讓孩子在某一個路口拐錯了彎,就這樣迷失了路徑。


今天翰翰做完一個作品後,其他孩子都開始第二個作品,柏翰堅持不做第二個。

我從我對他的認識出發,試著猜一個原因。我問他:「你是怕做不好嗎?」
他看著地上,微微地點頭。
我說:「可是你是一個投手耶,如果害怕被打出去就不敢丟球,這是你想要成為的投手嗎?你想要這樣的自己嗎?」
他搖搖頭,回到座位邊開始磨磨蹭蹭,看起來是稍稍動搖了,但還是提不起力量去做。
這時,妮雲問他:「你是不是怕對稱的圖畫不好?」
他點點頭。
我心裡頓時「嘎登」一聲,想起我剛才一直都很沒耐心,粗率回應孩子們的挫折。唉唷唉唷。

我趕緊說:「別擔心別擔心,妮雲教你,陪你做。」
妮雲也說:「對啊,我陪你做。」
翰翰得到保證與接納,才小心翼翼地開始動手。

孩子做不到的原因很多很多,有時候教育現場只有一個成人,難免會因為已經講過好幾次了,或者其他這樣那樣的種種,而疏忽了其中某些環節,把孩子迷路的原因單純地歸咎到孩子身上。這種時候,教育現場裡要是有另一個值得信賴的成人,用不同的位置去看整件事情,就能更細緻地照顧孩子,在應該留下路標的岔路口小心地留下路標,或者耐心地回頭找尋正徬徨失措的孩子,牽著他的手,陪他認路,一步步趕上來。

教室如此,家庭也是如此。一個值得信賴的教育伙伴是如此重要,要用心經營。

這樣一來,大人們也才能在照顧自己之餘,讓孩子一邊做一邊錯,一邊錯一邊做。慢慢但確實地長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