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初步 05

這週我們要研究「展開圖」。

在這個階段,我給孩子的學習台階,是用工具給出的提示:印台、剪刀、膠帶,以及可以使用的積木。

製作展開圖的過程,讓面與體之間的關係浮上眼前。孩子們從已有的經驗出發,用紙做為材料,用自己可以掌握(或是以為自己可以掌握)的方法,嘗試以積木模型為藍本,試著做出一個立體模型。


有兩位孩子嘗試直接用紙包覆積木,想要一口氣做出立體的紙模型;其他的孩子則根據我的提示,將積木拿起來一面一面地蓋,然後剪下黏貼。第一種方法在角和邊的地方會歪七扭八的,第二種方法則是需要黏貼的地方過多。兩種方法做出來的紙積木都不太精確。我拿出一個我預先做好的,讓孩子看看和他們的有何不同。


仔細觀察我做的紙模型,孩子們發現,只要稍稍改良第二種方法,就可以大幅減少黏貼的次數。我向孩子介紹:這就是展開圖。在展開圖上,我們花了些時間討論面與面的「共用邊」。對共用邊的理解,協助我們在腦海裡刻畫「從平面剪下來,折成立體模型」的過程。


在製作中,展開圖的樂趣未經設計卻一直一直跑出來。譬如上面這個圖,孩子蓋到最後,才發現最右上方的三角形蓋不完整,哭喪著臉跟我訴苦。我說:「其實還有救唷!」孩子一下子振奮起來,仔細想了想,很快就發現上面這個蓋法,眼神閃著靈光。


所有的孩子都用展開圖的方式做出一個精美的模型之後,我請孩子們試著做一個我們沒有的模型。孩子們直覺地用同樣的圖形試著蓋出一個多面體。



接著我給出更難的課題:做一個我們沒有的模型,而且要有兩個以上不同形狀的面。


有一位孩子,他想用五邊形做出一個每個面都是五邊形的模型,剪下來之後,發現有「差錯」,跟她腦海裡想像的不太一樣。


我很珍惜這個「差錯」,決定直接告訴她「要十二個五邊形」才可以,而且「要注意蓋的時候,共用邊的狀況喔」。她一邊蓋一邊想,剪下來之後,發現只差了一個五邊形就是一個完美的正十二面體。

如果我們不預設唯一的目的地,「差錯」就會是新的旅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