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是不是「偷」?


有一次的活動裡,有個孩子來跟我說,某個孩子把在遊戲場撿到的玩具車放進背包裡,想要帶回家。

我去找那位孩子,他正在裝飯。


我確認車子確實在他那裡、並且他想要帶回家之後,對他說:「那是這裡的東西,你不能帶回家。」

他沉默不回答,只是裝飯。


我:「我知道你很想要帶回家,但如果你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把東西帶回家,那就是偷東西。」

也許是「偷」這個標籤足夠強烈,小孩說:「我沒有要偷,我只是要帶回家研究。」


我:「但那是這裡的東西,你不能帶回家。如果你想要研究,我可以拍照片給你。」

小孩再次陷入沉默。


沉默和逃走是這個孩子面對這類問題的主要應對方式。

當他突兀地闖進別人的秘密基地遊戲裡,對別人的遊戲造成妨礙,對方請他離開的時候,他沉默。

當他不小心打到人或撞到人,對方向他抱怨或要求他道歉的時候,他沉默。

當遊戲進展得不如他預期,他陷入劣勢獲當鬼的時候,他拒絕繼續遊戲,當我們問他想要什麼的時候,他沉默。


我繼續說:「你想要當一個偷東西的人嗎?」

小孩又說了一遍:「這不是偷,我只是把東西帶回家研究。」

這次換我沉默了。


我在考慮,這個孩子真的不知道偷的意思嗎?還是他其實是太過想要了,而試圖否認來騙過我,甚至還打算要騙過自己?


其實只是一台玩具車,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或人格發展,不是不能放棄追究的程度。但在這時,放棄追究是為了他的心理健康或發展,還是我自己不知道怎麼談下去,或覺得很麻煩?


短暫的考慮之後,我判斷他知道這就是偷,而他正在試圖否認。

於是我決定要試著追究下去,試著銜接上他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試著提醒他,這樣的否認或許可以躲過他人,但終究不能騙過自己。


我:「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在台灣,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就是偷東西。這不是我才會這樣想,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認為。我知道你很想要帶回家,但如果你這麼做,就算你不承認,你還是一個偷東西的人。你想要成為一個偷東西的人嗎?」

小孩再次沉默。然後,他把玩具車從口袋裡拿了出來,放在桌上。


他就這樣拿了出來,我反倒有點驚訝。這是一個屈從的行為,還是一個真誠的決定?

這是一位跟我還不那麼熟悉的孩子,他偶爾還會叫我老師(而不是名字或小廢物),還不清楚這裡是一個大人會努力不去否定他、處罰他或強迫他的教育現場。所以只有這些線索,我還是不太確定他是否真的面對了自己,還是僅僅屈服於我的權力。


我決定退後一點:「你可以把這台車放在身邊,回家前把車子留在這裡。不過,如果你會擔心你忍不住會想把車子帶回家,你也可以把車給我保管。」

他選擇把車留在身邊。我把車子放在他面前的桌上,對他說:「嗯,那我相信你。」


接下來我沒有再看到那台車,直到最開始那位來通報的孩子對我說:「他把車子拿出來放在桌上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