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1 週五自學社會課 / 《百年追求》第一卷,第一、二章



團體運作時間:第四個學期
成員:6人,小三至小六,成員皆為自學生
教育者:駿逸

今天社會課討論百年追求第一卷第一章和第二章,我記下的有下面兩件事。

(1)
讀到朝鮮的「萬歲事件」,死了七千多人。
孩A說:「我覺得日本朝鮮總督是壞人,竟然血腥鎮壓!」
我:「你覺得他決定要血腥鎮壓,所以是壞人。」
孩B:「我覺得不是。」
我:「噢?你覺得血腥鎮壓不是壞事?」
孩B:「不是,我覺得那是壞事,但大家都想要更多的領土啊。」
我:「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換成是你,如果你是朝鮮總督,你可能也會這麼做。所以他做的是壞事,但他未必是壞人。因為人都有可能會做這樣的事。」
孩B:「對。」

(2)
讀到1920年代台灣在東京的留學生,為了台灣處在「特別統治主義」之下所受到的不平等,而打算採取行動,卻在「同化主義」與「台灣獨立建國」之間擺盪猶疑。

日本朝鮮總督在朝鮮血腥鎮壓的「萬年事件」,讓台灣青年想起了不久之前的「噍吧哖事件」。「要流血嗎?」台灣青年這樣問自己。

而隨後親日支持同化政策的朝鮮政客閔元植被(支持朝鮮獨立青年)刺殺,又讓台灣青年猶豫:「同化政策是台灣同胞想要的嗎?」

在猶疑之間,林呈祿提出了第三條路線「殖民地自治」,統整了當時政治運動的歧異,1921~1934這十數年間,台灣的民間政治運動勢力幾乎都投注在這個運動之中,島上幾乎不聞獨立建國之聲。這恐怕是日本放棄台灣與朝鮮之後,朝鮮與台灣各自走上不同未來的關鍵差別。過了六十年,鄭南榕才在公開場合被錄下那句反覆重播的話:「我是台灣人,我主張台灣獨立。」

時間結束前。

我:好吧,台灣的未來,就交給你們來決定了。
孩:我不要決定!
我:你們知道當時的台灣留學生為什麼要去東京嗎?因為當時的東京,是東亞自由開放的知識流動之地。在那裡他們知道了很多,於是決定要採取行動。你們現在在這裡,自由開放的知識流動之地。
(我拿起小孩桌上的百年追求)
我:你們讀了這本書,知道了這些,已經很難袖手旁觀了。有一天,當有人站在群眾面前說:「我們要獨立建國,我們去拿下總統府!」當群眾聚集,當政府的武器對著人民,當有人決定了,決定要迎接流血,無論你支持或反對流血,你們還能坐在電視前面,等著一切塵埃落定,等著台灣的未來被決定嗎?
孩:那我不要知道這麼多了~~~!!!
我:好,那為了你好,就不要看這本書啦,我幫你收起來。
孩:把書還給我!!!

於是百年追求的棒子,有了傳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