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王老先生有塊地—種房還是種地?

這個活動是以「台灣知識旗艦園區」這個東海地區的土地開發案(以下稱台知計畫)作為主題,想要跟孩子們討論現有爭議的幾個角度。名稱叫做「王老先生有塊地—種房還是種地?」 

但生硬的知識對許多孩子(其實大人也是)來說,很難提得起興致去瞭解,為了讓孩子有多一個聽下去的理由,我們使用了一個常見的作法:遊戲化。


我們以大富翁這個許多孩子們都玩過的遊戲為主要的架構,設計出兩天的活動。之所以採用大富翁,其中一個隱喻,是要去對應這個社會「以錢為本」的主流文化,同時也期待孩子們也許會在遊戲裡反駁這個文化,提出不同的贏的條件。

另一方面,若是孩子們沒有反駁遊戲對於「有錢就是贏」的規則,我們也得到一個機會去跟孩子們討論這個規則對人的箝制。比方說,反對土地徵收的抗爭者時常被冠上「愛錢的釘子戶」。

除此之外,我們也加入了一些原先大富翁所沒有的新規則,像是東海的歷史故事(開發史、產業史跟家族史),以及訪談人物的卡片。


孩子們特別熱中於收集人物卡片,除了收集慾望之外,能夠親眼看到卡片上的人物、聽到人物的故事,應該也是有趣好玩的地方。

不過,在孩子的活動裡,遊戲好玩雖然是前提,卻不能是目的。我們最初要辦活動的目的,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瞭解這個議題,進而在意這個議題的發展。

於是除了遊戲化的設計之外,我們在感官、經驗與議題的探索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在玩跟吃這兩個孩子們接受度最高的經驗面向上。在玩的部分,我們生火煮飯、騎車在田間移動、自己摘青菜、蔥跟韭菜;在吃的部分,我們吃在地的好米、有機蔬菜、果汁,用新鮮的蔥跟韭菜搭配在地的麵粉揉蔥油餅。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田爸的冠軍米。我們那天買菜買米回來已經一點,開始煮米煮水煮火鍋。飯先熟,孩子們立刻開始吃飯。


小孩也沒喊餓,白飯煮好了就拿著白飯一直吃,簡直不用配菜。

「這冠軍米欸」、「不愧是冠軍米」、「好香啊」、「我可以直接這樣吃一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宣傳真的好重要。

詹武龍、小嵐(璞玉自然農場)的樹薯、玉米粒跟甘蔗,也讓火鍋非常非常好吃。要特別提的是,樹薯真的非常非常厲害。

莊棋本大哥帶孩子們親手割下往生母親留下的蔥,雖然孩子們大概是體會不到,我自己是非常感動。

在議題探索跟知識介紹的面向上,我們將探訪對象的親身經歷,改寫成簡短的、具有觀點的故事,像是徵收將喪失在地生活的記憶、法律不公義、有地者不願耕作,而有志耕作者買不起自己耕作的田。許多個簡短故事說出許多個觀點,串連成一個較大的議題圖像。而我們很清楚,大多數時候,大多數小孩都喜歡聽簡短好聽的故事。

騎車行走在田間,我們沒辦法不看見在彎身水圳裡舀水進田裡的農人,有如薛西弗斯的身影。於是我們也談到最近停灌的議題

這些親身的經歷:好吃、遊戲、故事,以及對在地人的認識,在孩子身上形成對在地的情感與認同,也是孩子們一而再再而三投入下一個活動的動機。而且從第一天最後的調查看來,有一半的孩子們最喜歡的是這些活動,我們可以相信,這些設計並沒有輸給遊戲化的動機。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既讓孩子們對這個營隊有很好的印象,也讓孩子們有探索議題的理由。

在第二天的最後一個小時,我們安排了一個最終討論。

在開始之前,孩子們結束了整天在室內的活動(桌遊跟蔥抓餅),正在廣場前醞釀要組隊出去騎車。

我走出去發現情況似乎無可逆轉,基於民主自決的原則,我做了最壞的準備,跟伙伴們簡短討論之後,請孩子們集合起來,宣布我們教育者的建議。

我向孩子們說,最後這段時間,我們預設的是一個討論,我會在這個討論裡向孩子們介紹這個議題他們還不知道的面向,包括在地人有95%都支持開發,以及他們為什麼這麼支持開發。

我問他們:「這兩天你們在這裡這麼開心,你們也覺得這裡這麼重要,也認識了很多在這裡種田的人。你們希望它保存下來,但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大人們這麼想要開發?為什麼這裡很可能沒辦法保存下來?你們又想不想知道,你們可能可以做什麼,讓這裡可以保存下來?」

在這些問題之前,孩子們猶豫起來。最後,十位孩子裡有八位決定要留下來參與討論,有兩位還是想要去騎車。

我知道活動設計得再好玩,也不會讓孩子們願意放棄遊戲投入議題討論;讓孩子們決定要投入議題討論的,大概是我們在議題跟經驗探索的設計上,成功地傳達了我們最初想要傳達的那些事情、讓孩子們在意我們的在意。

雖然好玩的遊戲化設計可能會讓孩子跟家長一來再來,但我想我最感動的時刻,還是那個孩子們說要放棄遊戲投入議題討論的時候。當他們在意我的在意,賠錢也沒關係了(誤)。

璞玉自救會
救公民璞玉行動

 第二梯次報名:→由此去

留言